霸气侧漏漏你一脸 作品
第283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第2页)
页面依旧停留在乡试,第一场,第一道大题上。
只是一眼,谭佑铭这个科举走出来的佼佼者就倒抽一口凉气!
老天!
他知道谢宁有才!
知道他是西北百年难出的小三元!
之前也见识过他的才思敏捷,但却从未想到,谢宁他……他竟有才至如此!
有同考官不禁念出声: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直到那名同考官念完,整个府衙房间内一点声音都没有。
极度的安静持续了很久很久,之后,付博先才翻开第二页。
第二题:盖闻古贤帝王之观人,莫不敷奏以言,明以试功。
劝谏帝王用人之道。
这道题试卷提出的观点,他们从未听说过,从心出发?
试卷上答: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心正而后身修,仁心为政,天下归之。
简而言之:心术,决定吏治。
若当政者,心术不正,则上行下效,再好的制度,心术不正也没卵用。心为根本,迹为枝叶,政策、法律是外在表现,若贪权、徇私,什么律法都没用——心迹合一。
乃为仁心治国的核心根本。
苏玉敬看完这篇文章,后背的汗都透了,想他在翰林院十几年,见过高才无数,还从未有人敢讲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这样冠冕堂皇,叫人不禁想拍案叫绝。
是啊!
自古中原政权衰亡,皆是从个别帝王心术不正开始。
为天地共主者若是心术不正,识人不清,那必定朝堂乌烟瘴气,家国颓危已!
继续往下看,剩下几道题,断案,治河答题,行文政务处理的角度老练得,仿佛当了几十年地方知府县令,叫部分纸上谈兵,只拿笔杆子的同考官们,觉得震惊得同时,更觉得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