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志在必得(第2页)
“昔日高祖,以亭长之身,依靠一县之力,便可坐拥江山,想当英雄,何难之有,就看敢与不敢,所以我来寻你,就是问你,想创业否?”
“吾乃汉民,祖上多蒙汉朝恩泽,断无可能做那不忠不义之徒,若是为此而来,兄台请回吧,恕不相送。”
“别把自己捧的那么清高,也别把别人看的那么不堪,面子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里子,当然,该讲的面子要讲还得讲,你我之间,已经打开天窗说亮话了,又何必虚伪,哪个说我要叛汉了?”
“不是你方才说的,要效仿高祖吗?”
“迟了,早几年,曹袁公孙都在时,效仿高祖尚可,如今天下诸侯,除去西凉韩遂马腾之外,全部都是汉室宗亲,诚如所言,如今能够一争天下的,唯有刘玄德与刘破天二人,你我想在此时谋得前程,唯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都哪三策?愿闻其详。”
“下策是,去找安乐王毛遂自荐。”
“哦?为何是下策,安乐王手握百万雄兵,兵精粮足,又奉天子以命不臣,天子数次欲要禅位于他,这大汉江山,早晚由他来坐,为何是下策?”
“若你当真以为,投效安乐王为上策,你又何必在此隐居?为何不早前去投效?”
刘昊断定,诸葛亮的政见,与安乐国当下所施行的政策相左,所以,他是在等刘备。
诸葛亮也确实在托司马徽,把自己引荐给刘备,才有的刘备昨天的跃马檀溪后,巧遇司马徽。
只可惜,卧龙凤雏这个名号,被刘昊给玩残了,使刘备对这两个名号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诸葛亮也不否认。
“那,何为中策?”
“去找刘玄德毛遂自荐。”
诸葛亮还不知道刘备不会再来找自己了。
自信满满的道:“若当真怀有大才,又何需自荐,自会有人登门相请。”
“酒香也怕巷子深,天下间,除了我来找你,往后不会再有人登门相请了。”
“何以见得?”
刘昊只顾喝茶,全当没听见一样,不去回答。
诸葛亮仍自信会登门相请,毕竟恩师出面,刘玄德也得给些面子。
“那么,上策又是什么?”
“彰显价值,待价而沽。”
诸葛亮秒懂,他的意思是,聚拢一股势力,打出身价,坐等安乐王与刘左将军抛来橄榄枝,只有这样,才能给出好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