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新秩序新气象(第2页)
就见楼下,无数人闻声涌出,有船的划船,没船的使钱,纷纷涌向对岸。
十几个粮商顿时傻眼,之前花6文钱一斤的价格,屯下大量的粮食,至今一粒米都没有能卖出去。
现在好了,他家直接降价到2文钱一斤,这些粮食,全得烂在手里啊。
顾不得其他,赶紧回去,降价2文一斤出售吧,还能回笼部分资金。
有头铁的,抱定2文钱一斤,只能维持一段时间,绝不可能一直是这个价钱。
小粮铺子码头,梅文兄妹,带着许多员工,给排队的人卖粮,限量出售,每人只卖50斤。
主要是人太多,买的多的影响效率,50斤一袋,交钱扛上就走,不影响后面的人。
而刘昊则在渔船码头,给一群今早到来的渔民们,介绍新式渔船。
13米长的钢板船,配70马力的四缸柴油发动机,带卷网器,带渔探,带雷达,带无线电,带大冰柜,带打氧器,带水泵。
一艘仅需30万元(300两银子)。
当然,就是艘简单的近海小渔船,后面有个小驶驾楼,适合以家庭为单位的近海捕捞作业。
可以分期付款,并且签定收购合同,也可以在商街租铺子,自己捕捞自己卖鱼。
别的地方虽然也可以开铺子,但是没有电,无法长期保鲜。
梅武两天时间,把附近200来公里的渔民,能请来的全都来。
一个上午,就卖出去了100多艘船。
码头边,庆祝购入新船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阮氏三兄弟,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贷款买下一艘崭新的渔船。
放了庆祝的鞭炮,简单了解一下各项功能后,便急着出海捕渔,背了400两银子的巨债(有100两利息),压力山大,不敢耽误时间。
立刻跟同村的徐伯父子俩商量着,一起出海下网试试。
先去海湾油站码头,给船只加满油。
单是加一次油,3000升,就要15两银子,加油的钱都没有,因为有渔船,可以先赊账。
这令买入新船的人,压力倍增。
不舍得去太远的地方,就近在海湾里,不影响大船通航的地方下网。
三层大流刺网,一张网500米长,一船标配三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