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君 作品

第136章 报国寺诗会,才子压曹公(第2页)

周围的讥笑声虽低了些,但怀疑的目光却更甚。

有人已忍不住摇头,暗道此人怕是连笔都快握不住了。

然而,当玉奴将那写就的诗稿拿起,清声诵读之时,所有的嘈杂都戛然而止。

“北望中原气如虹,少年仗剑觅封侯。”

“十年磨砺锋芒在,一朝腾踏九霄游。”

“江山多娇英雄冢,美人如玉解烦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辞藻算不得如何华丽,对仗却工整精妙。

更重要的是,诗中那股开阔的意境,那种睥睨天下的豪情,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瞬间便攫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尤其是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何等的自信,何等的狂放!

先前一位对徐锋嗤之以鼻的锦衣公子,此刻张大了嘴,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掉在地上,茶水溅湿了袍角也未曾察觉。

满场死寂。

所有人都被这首诗中蕴含的磅礴气势所震慑。

无法相信,这等佳作,竟是出自那个看似弱不禁风、病恹恹的“徐三郎”之手。

这哪里是个耽于安乐的富家翁,分明是个胸怀壮志的潜龙!

曹长卿原本含笑的表情凝固了。

他双目之中陡然爆射出两道精光,反复咀嚼着诗句,尤其是“十年磨砺锋芒在,一朝腾踏九霄游”两句。

良久,他才缓缓吐出一口气,眼神复杂地看着徐锋,一字一句:“好诗!好一个‘天下谁人不识君’!老夫……自愧不如。”

此言一出,更是石破天惊。

曹长卿何等人物,竟亲口承认自己稍逊一筹!

众人看向徐锋的目光,已然从最初的轻视、怀疑,变成了震惊、敬畏,甚至带上了一丝探究的恐惧。

此人,绝非池中之物!

诗会主持人亦是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来,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徐公子大才!此诗一出,今日魁首,非徐公子莫属!”

众人纷纷附和,便是先前那些对徐锋心怀不满之人,此刻也不得不承认,单凭此诗,徐三郎便足以名动江南。

眼看魁首唾手可得,徐锋却突然脸色煞白,身子猛地一晃。

紧接着便是一阵撕心裂肺般的剧烈咳嗽,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一般。

玉奴大惊,连忙上前扶住他,急切呼唤:“公子!”

徐锋摆了摆手,气息微弱,几乎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主持人开口:“前辈……谬赞……晚辈诗才浅薄,不过是……拾人牙慧,愧不敢当,咳咳……今日诗会,当以曹太傅之作为魁首。曹太傅之诗,风骨更胜,意境高远,晚辈……咳……晚辈万万不及……”

说罢,他又是一阵猛咳,身子软软地靠在玉奴身上,仿佛下一刻就要晕厥过去。

这一番变故,令在场众人皆是愕然。

曹长卿亦是深感意外。

他看着徐锋那苍白如纸的脸,再联想到那诗中豪情,心中不禁生出几分异样。

此子,究竟是真病弱,还是……另有图谋?

但他主动将魁首让出,这份气度,这份对前辈的“尊重”,却又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徐公子过谦了。”曹长卿走上前,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诗无第一,文无第二。公子此作,自有其过人之处。老夫年事已高,虚名于我如浮云。公子既身体不适,便莫要再推辞了。”

徐锋却执意摇头,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太傅……咳咳……太傅乃文坛前辈,晚辈……晚辈不敢僭越。今日能得太傅一句赞赏,已是……已是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