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巧计释赵构,暗夺水师权(第3页)
“如此甚好。”徐锋满意地点点头,站起身,“世子殿下且安心休养几日,待‘伤势’略微逼真些,徐某自会安排一场‘英雄脱险记’,送殿下风风光光地离开。”
数日后,广陵城外,靖安王大营。
赵构浑身“浴血”,衣甲破碎,在几名同样狼狈不堪的“忠心护卫”(实为影阁死士假扮)的簇拥下,踉踉跄跄地“逃”了回来。一见靖安王赵衡,便放声大哭,将徐锋事先编排好的那套“遭遇水匪伏击,血战突围”的说辞,添油加醋地哭诉了一遍。
靖安王赵衡老于世故,岂会轻易相信这番漏洞百出的说辞?他盯着儿子,眼中疑光闪烁。但见赵构“伤势惨重”,神情凄惶,不似作伪,加之爱子心切,又急于找回王府颜面,心中便信了七八分。
当赵构“恳求”父王,将那支驻扎在附近的水师交由“骁勇善战,熟悉地利”的徐三郎暂时指挥,以便“协防剿匪,戴罪立功”时,赵衡虽仍有疑虑,但在赵构声泪俱下的“劝说”与“立下军令状”的保证下,最终还是沉着脸应允了。毕竟,千余亲军覆灭,若不能尽快剿灭“水匪”,他靖安王府的脸面何存?让那徐三郎去打头阵,消耗些实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徐锋兵不血刃,便将靖安王麾下这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水师指挥权,稳稳纳入囊中。他动作极快,当即便以“协防”为名,将这支水师与自己原先收编的赵毅残部及卢家水上力量进行整合。影阁“玄武”亲自操刀,剔除其中不服管教的桀骜之辈,安插早已培养的心腹,不过短短数日,这支水师便已脱胎换骨,旗号虽未更换,内里却已打上了深深的“徐”字烙印,成为一支完全听命于徐锋的强大水上力量。
乌篷船内,曹长卿听完徐锋对整个过程的简述,久久不语。良久,这位前朝太傅才长叹一声,对着徐锋深深一揖:“三公子此等手段,神鬼莫测,老朽……五体投地!有此水师,西楚复国,水路粮草兵员之转运,再无掣肘矣!”他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敬畏与叹服。
徐锋此番巧妙布局,不仅化解了生擒赵构带来的滔天危机,更反手夺取了一支精锐水师,实力不减反增。广陵江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已然改道。
只是,那位吃了大亏的靖安王赵衡,当真会就此善罢甘休?离阳朝廷对于江南之地日益失控的局面,又会坐视不理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