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铸币问题(第2页)
说到这,他突然停顿了下。
王凝之正听得专注,疑惑道:“后者怎么了?”
刘德秀尴尬道:“后者是吴兴沈充所铸,重量仅为正常五铢钱的三成。”
王凝之一听笑了,沈劲他爹还有这一手,真是个人才。
刘德秀继续说道:“钱币不足,百姓多以谷帛交易,或者以物易物,但布帛裁减过多,会导致不堪使用。”
买些小东西,肯定用不了一匹布,需要裁成几尺几寸的使用,可这么一来便做不了衣物,反而失去了价值。
王凝之边听边点头,问道:“司州如果铸币,你觉得哪种更合适?”
刘德秀正色道:“我以为都不合适,司州百姓多是迁移而来,如果使君用这种手段敛财,岂不是寒了大家的心。”
“刘长史这话有理,”王凝之赞赏道:“但谷帛或者以物易物毕竟多有不便,铸币本身是一件利民的事,就看我们如何做了。”
刘德秀问道:“使君不是要铸大钱或者小钱?”
王凝之挑挑眉,“我倒是想,可你说得对,真这么干百姓不得跑光了。”
刘德秀为刚才会错意道歉,又道:“若是我们用旧钱铸造五铢,那不是折损了自己的财物?”
“不能这么算,”王凝之的想法还不太成型,组织了下语言,“市面上的一文钱能买到什么,并不是固定的,我们铸币后,参考谷帛来给新币定值,这样就能和旧钱区分开了。”
现在市面上的铜钱,价值都不一样,但王凝之可以在司州用新钱统一标准。
司州没有高门大户的掣肘,没有人敢和王凝之对着干,所以他可以放开手脚去做。
历史上桓玄在篡位前,就提出过废钱币而用谷帛,目的就是为了让高门大户攒起来的大量铜币变成废料。
他那属于开倒车,当然得不到认同,别说世家反对,老百姓都很难接受。
王凝之的想法,本质上其实偏向于大钱,但没有以一当百那么离谱,重点在于,司州境内缺少流通货币,导致商业一首不畅。
他铸新币之后,可以缓解这个问题,税收方面就能得到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