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116章 燕国困局(第3页)
北伐从来都不是桓温的目的,他肯定会见好就收的。
每次聊到这种话题,谢道韫便不再追问,这是两人之间的默契,一个不想说,一个不想听。
这时王殊跑了进来,委屈巴巴地说道:“夫子说我听不懂,让我先将《论语》抄写几遍,年后他会从简单的讲起。”
王凝之大笑道:“夫子说得对。”
儿子的出现,化解了夫妻之间的尴尬。
一家人说说笑笑,暂时忘记了洛阳之外的血雨腥风。
这个新年,燕国柱石慕容恪的离世,让邺城蒙上了一层阴影。
燕主慕容暐,太后可足浑氏,太保阳骛,太傅慕容评齐
聚一堂,商量起后续的安排来。
悦希带回来的慕容恪遗表上,慕容恪提议由慕容垂接任大司马一职,统率全国兵马抵御秦、晋两国。
当然,这一条被可足浑氏和慕容评毫不犹豫地否决了。
他们眼下讨论的是,是否将平阳、上党和太原交给慕容垂,来抵御秦人的进攻。
按可足浑氏的意见,西线关系重大,当由太保阳骛前往坐镇,可保无虞。
但阳骛不接受,他赞成慕容恪的意见,并认为慕容垂刚刚大败秦军,此时将他调离,难免军心浮动。
慕容评不希望慕容垂成为大司马,但对于将他扔在西边抵抗秦人,则并无意见。
所以慕容恪的这点要求勉强通过。
燕主慕容暐己经十七岁,朝中政事还是没有他说话的份。
慕容恪在世时,凭威望和个人能力压制了权贵们的勾心斗角,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他不在了,各种矛盾立刻浮出水面。
本来能接班成为大燕新柱石的慕容垂,被可足浑氏和慕容评一起排挤,回不了邺城,也不敢回邺城,只能坐困平阳。
但三国之间的混战,燕国挡住了西边的秦人,南边还有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