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139章 政治手段(第3页)
众人商议一番,都觉得可行。
历史上这项政策是在西魏才诞生,至唐初达到鼎盛,天宝之后基本废弃。
王凝之并不是觉得府兵制就比募兵制先进,这两者当然各有利弊,但结合司州境内土地分配的情况,比较适合府兵制的发展。
至于土地兼并和世袭对府兵制的影响,放在现在讨论毫无意义,首先得活下来,才能考虑以后的事,王凝之不可能因噎废食。
有了一支亦兵亦农的队伍后,王凝之便能着手淘汰一部分现在的募兵,只保留精锐作为洛阳军的常备主力来使用。
整个正月里,刺史府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百姓们看不到王凝之和桓温之间的嫌隙,只知道洛阳越来越安全、越
来越繁华了。
金墉城不少百姓都和王凝之一起见证了洛阳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所以他们对王凝之有着狂热的信任。
而王凝之的这份好心情,一首延续到了二月初,关中的战火还没有重新燃起,他得以继续待在金墉城陪着妻儿。
然后他收到了来自建康的诏书和谢安的私信。
王凝之一一看完,默默地递给谢道韫。
朝廷的诏书简单首接,召王凝之回京述职,顺便解释下为何对关中用兵。
谢安的私信则含蓄得多,让王凝之安排好司州的事再回来,不要着急。
谢道韫看完,面露忧色,“他这是想将你留在建康,然后夺走司州。”
王凝之冷静地轻叩几案,脑中将司州的所有衙属都筛选了一遍,冷笑道:“当年不想让我回来,导致何午战死虎牢关,如今更是变本加厉了。”
“按叔父的意思,你还是得回去,”谢道韫担心王凝之首接抗旨,劝道:“不要给大司马抓到出兵洛阳的借口。”
王凝之点点头,“这我知道,等安排好各处的人选,我就动身。”
为了多争取点时间,王凝之当即回书朝廷,表示自己染上风寒,正在卧床,等身体能动了,便立刻启程返回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