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146章 急吼吼的邓遐(第2页)
“怎么王凝之一走,司州军变得这般激进,”慕容垂总觉得哪里不对,“邓遐也是宿将,按理不该看不出搏命一击的后果。”
连渡两次黄河进攻敌人后方,成功了还得死磕潼关,失败了则很可能全军覆没。
慕容令笑道:“就因为是宿将,才想借这个机会立下大功,不然何时才能出头。”
这个解释有点道理,也符合邓遐勇猛无前的作战风格,慕容垂想了想,回信答应了。
儿子说得对,他们又不用付出代价,晋军自己要打,他们何必拦着。
收到回信的邓遐留下一半人守在南岸,亲率一万人渡河来到风陵渡,稍作调整后,沿河岸北上,来到蒲阪城外。
燕军在蒲阪城北扎营,邓遐与他们保持距离,差人向慕容垂报信。
慕容垂拿定主意后,行事果断,立刻派慕容令率军来到西门,开始攻城。
邓遐远远地看到燕军行动后,这才率军来到蒲津渡。
蒲津渡有一座用铁索连舟搭建的固定浮桥,洛阳军很快便通过浮桥,杀散渡口的少量守军,进入关中腹地。
不过邓遐渡河后,并没有首奔潼关,而是在冯翊郡的临晋县(今渭南市大荔县)大肆劫掠,住了几晚后,便收获满满地返回了河东。
回到风陵渡口扎营后,邓遐派人通知慕容垂,秦人在对岸还有重兵,他不敢孤军深入,就先回来了,下次再去。
慕容垂对洛阳军的这通操作十分无语,己读不回,不过对于邓遐的失败,他并不意外。
渡河的计划破产后,过了几日,洛阳军又在某个深夜发动了对潼关的奇袭,不过关中的杨安没有犯错,洛阳军再次无功而返。
接连收到急报的长安城,对东线的战事爱莫能助,王猛己经亲赴西线解决苻双和姚襄去了,苻坚只能下令邓羌和杨安等人继续坚守,不要被敌人调动,贸然出城作战。
不过没过多久,邓遐便故技重施,再次进入河东,这回他没有从蒲津渡渡河,而是北上到了龙门渡。
这里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所以又称为“禹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