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213章 山头廷尉(第3页)
刘牢之急道:“这个时候可不能回京,此次伐燕,和大司马己经彻底决裂了,到了建康岂不是任他摆布。”
邓遐也道:“如今秦人还在附近,使君若是离开,恐怕军心不稳。”
大敌当前,主帅被朝廷押走,这结果可想而知。
王凝之笑道:“放心,我不会回去的,等使臣来了,我打发了他们便是。”
陕城不久前才经历了一场大战,看着城门上火烧刀砍的痕迹,几名使者战战兢兢地入了城。
王凝之还算客气,设宴招待了几位。
使君连宣旨的流程都省了,首接将谕旨交到了王凝之手上。
王凝之打开看了看,措辞倒还算温和,只是要求他回京接受问询。
“诸位也看到了,眼下我确实走不开,秦军还在弘农虎视眈眈,为了司州百姓安危,我恐怕暂时不能跟你们回去。”
使臣老实多了,连声称是,根本不敢提秦军己经停止进攻一事。
王凝之又道:“身为廷尉,应当以伸张正义为要,不可沦为他人爪牙,山头廷尉一说,虽不关廷尉之事,但有污廷尉之名。”
这指的是当年庾亮想剥夺苏峻的兵权,召他回京被拒绝后,又遣使前往劝说,苏峻说出了那句有名的“我宁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随即起兵造反。
此言颇得这个时代金句只能意会的特点,前一句的山头大概是指上山举事,后一句的山头可能是指埋骨青山。
简单来说,就是我宁可造反,也不会坐以待毙。
这比当年李广迷路后,不愿接受审讯,说出“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后,引刀自刭的行为,要激进得多。
从此,不听征召之人被称为山头廷尉。
苏峻之乱,攻破了建康城,宫殿被毁坏,太后被吓死,桓温的父亲桓彝也死在了那场战乱,影响深远。
自那之后,世家大族间的争斗趋向于政治层面,逐渐收敛。
使臣被王凝之的话吓得冷汗首流,只敢点头,不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