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285章 绣衣使者(第2页)

王凝之称赞道:“有胆识、有见识,当年邺城若肯用你,恐怕我到不了此处。”

“王公言重了,”申绍谦虚道:“改革之事,尚书左仆射悦绾尝试过,不过失败了,我不敢说自己就比他高明。”

王凝之笑道:“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府君这么轻易就放弃了吗?”

申绍若有所指,“放不放弃,我说了不算,毕竟问题在那,解决之道也在那。′j′i¢n\r?u~t-a,.~c′o.m¢”

王凝之点点头,没再说什么,继续接见其他官吏。

到了晚上,王凝之命人找出当年申绍的上书。

他出来前,就对这位敢于批评朝廷贿赂成风,致使民不聊生的申绍做过功课,一应卷宗都带在身边。

奏疏拿来后,王凝之让王殊看了一遍。

内容其实很简单,大部分都是批评朝廷所托非人,宰执不是出身行伍,就是皇亲国戚,根本不知道民间疾苦,又赏罚不分、纲纪废弛、竞相奢靡之类。

解决之道,则是老生常谈的精简官员、节抑浮靡和赏功罚罪等等。

王凝之见儿子看完,问道:“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

“他敢在燕国太后擅权、太傅贪婪的背景下,上这样一道奏疏,勇气可嘉,”王殊简单点评道:“但燕国不会用他,也在情理之中。”

王凝之怪道:“这是为何?”

王殊笑答:“燕国天子年幼,太后和太傅掌权,他这样的上书,交上去不被砍头就不错了。”

王凝之点点头,“但他身居高位,还能保持清醒,这己经是难能可贵了,所以我打算重用他,你觉得什么差事合适?”

王殊没想到父亲会问这个问题,挠了挠头,“调回邺城,让他出一份详细的改革方略?”

“他出不了,”王凝之否定道:“他只看到了朝中的问题,对民间的问题了解得还不够。”

王殊想了想,又道:“那给他换个郡,让他再多了解一些民间疾苦。”

王凝之摇摇头,笑道:“你知道绣衣使者吗?”

“知道,”王殊答道:“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一个官职,算是御史的一种,但只听命于皇帝,负责督察官员,专治逾制不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