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287章 纷争再起(第2页)

与当年接手洛阳时的一穷二白不同,王凝之在得到冀州后,没有南渡的北方士族很快便接受了他的征召,加入了王凝之的幕府。

思考了一番,王凝之调五弟徽之、桓伊和范宁北上邺城,打算在铜雀台组织一场大型集会,让大家互相了解下。

王徽之和桓伊作为晋国名士的代表,而范宁作为传统儒学的代表。′如~雯_徃^ /首¢发?

王凝之也需要用这样的一场盛会,来表明邺城己经在他的治下恢复秩序。

不,现在应该称呼它为临漳城了,因为要避愍皇帝司马邺的讳。

不觉己是春末,气候宜人,暮色姗姗来迟。

王徽之在铜雀台上监督仆役和侍女们加紧布置现场,美酒香茗酸酪,各式茶点和小食,摆在了一张张案几上。

按理这种事不该王徽之出马的,但他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想在北方士族面前为兄长争脸,这才亲力亲为。

日暮时分,夕阳洒在漳水上,波光粼粼。

三座高台的檐角下,羊角灯次第亮起,在逐渐昏暗的暮色中,将亭台楼阁的倒影映在古朴的城墙之上。

三台间的两条浮桥阁道上,更是流光溢彩,璀璨照人。

王徽之手持七宝麈尾,衣袂飘飘,在入口处代兄迎接贵客。

北方士族也谈玄,但行事作风上远不及南渡士族的潇洒放诞,来客看到宛若仙人的王徽之,都面露惊叹之色。

这种场合,王徽之还是知道分寸的,世家子该有的修养他都有,只是平日里不屑为之。

他与客人寒暄数语,带着大家一一落座,相谈甚欢。

范宁的到来,又是另一番景象。

他是久负盛名的儒学大师,在洛阳多年,著书立学,开院授课,北方士族对他更为熟悉。

范宁不善交际,径首入座,不过有人相询,他也不吝言语。

很快,王徽之和范宁身边就各自聚集了一帮人。

皇甫真和慕容绍也来到了现场,他们是鲜卑人,虽然通晓汉学,但自持身份,并没有加入讨论的队伍,在一旁冷眼旁观。

王凝之在掌灯之后才匆匆赶到,身后跟着王殊和他的几个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