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353章 离开巴蜀(第2页)

王凝之斜了他一眼,“别瞎想,我不劝降他,和没有人收买你来行刺我,道理是差不多的。”

这下刘桃棒懂了。

如果王凝之能快速灭秦,那么王猛还有一点效力的可能性。

苻坚作为一个君主,问题确实很多,但作为一个上级,尤其是对王猛,可挑剔的不多。

至于胡汉之说,对王猛这种人没什么约束,百年之间,匈奴的刘渊、羯族的石勒先后强势崛起,问鼎中原,鲜卑慕容家更是群英荟萃,氐族的苻坚亦是一时之选。

相比之下,偏安一隅的晋国都是些什么人?

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南渡的建康朝廷仍是萎靡不振,对北方的汉人精英很难有什么吸引力。

王凝之拿胡人说事,是从名的角度,毕竟为胡人效力,站在汉人的视角,属于大节有亏,但到了王猛这个位置,怎么可能还在意这个。

渤海人贾坚曾为后赵效力,后来败给了奋进时期的慕容评,投降了前燕,被任命为泰山太守。

徐、兖二州刺史荀羡攻破泰山郡,俘虏了贾坚,用民族大义斥责他。

贾坚的回复很有代表性,他说是晋自弃中华,非吾叛也,百姓们没了依靠,自然得找一方强大的势力来托身。

重点是他认为自己虽然从赵到燕,但并不算易志,投降了晋国才是。

荀羡再三相劝,贾坚坚决不从,来了句经典一骂:竖子,儿女御乃公。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小子,你敢管你爹!”

愤怒的荀羡直接将他绑在雨中,数日后贾坚悲愤而亡。

所以若是王凝之现在将秦国给端了,才有那么点可能得到王猛,还只是可能。

王凝之知道王猛命不久矣,但王猛自己不知道,他不会觉得秦国没机会了。

此战拿下汉中,加上在北方攻灭凉、代,秦国仍在壮大,而看似强大的王凝之实则隐患不小。

因为王凝之仍是臣子,不能代表晋国,就和之前的王敦和桓温一样,势大再大,都不过是镜花水月。

见完王猛之后,王凝之为巴蜀之地重新做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