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三家谈判(第2页)
谢安听桓冲说完后,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前几日王叔平来找过我,对朝廷有意议和之事十分不满,我们因此不欢而散。”
“王叔平有恃无恐,我们不能再退了,至少要收回晋陵郡,”桓冲说道:“他如此行事,朝廷再不给出回应,只会让他得寸进尺。”
谢安问道:“如何回应,下旨他肯定找理由推脱,难道要在京城边上刀兵相向吗?”
“不如先召王叔平进京,看看他怎么说,”桓冲说道:“他既然还没有离开,想必是在等着看我们的处理。”
谢安摇头,“可以一试,但我觉得他不会来。”
事情果然如谢安的猜测,王凝之拒绝了邀请,以舟车劳顿、身体不适为由,留在京口军的战船上休息。
至于秦使的事,他推了个干净,表示自己毫不知情,朝廷有这瞎猜的功夫,不如沿着江岸打捞一下,指不定人还没顺流漂进海里。
看完回信的桓冲那叫一个气,“太放肆了,他居然敢杀一国使臣。”
“应该没有,”谢安还算冷静,“他这是让我们去见他。”
桓冲怒气未消,“要去你去,我跟他没什么好说的。”
谢安劝道:“还是一起去吧,他好歹会忌惮一点桓家。”
“那等我先调兵,”桓冲说道:“正好镇恶也在,不惧刘道坚。”
谢安苦笑了一下,“你也别带太多人,我们毕竟是去谈判的,不是真的想开战。”
桓冲应道:“我有分寸,明日大家一起过去。”
翌日,扬州军的数艘战船出现了江面上,停在了秦淮河口的另一侧,石头城外,一支千人的队伍在桓石虔的带领下,护送着桓冲和谢安靠近京口军的战船。
刘牢之下令京口军准备迎敌,甲板上的军士齐声大喊,枪槊林立,弩箭一触即发,他则拿着长枪对
桓冲不信,策马上前两步,以作回应。
刘牢之放下枪,拉个了满弓,嗖的一声,一支箭矢便插在了桓冲的马前,深深插入地里,尾翼仍在震颤。
“不怕死的,可以再试试,我的箭可不认人。”
不等桓冲发怒,谢安赶紧上前拉住他,小声劝道:“冷静,冷静,何必与他一介武夫一般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