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397章 租庸调制(第2页)

“我会先在会稽集合一批忠于陛下的教众,训练成军,然后扩张到三吴之地,直到抵达京城,”孙泰说道:“陛下所缺者,不过是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只要将这一点补上,王庾桓谢何足道哉!”

司马曜热血上涌,成功被他说服,答应任命他为会稽长史,发展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

孙泰如愿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根基之地,主要交给侄儿孙恩和从徐州投靠他的道友卢竦打理,他自己大部分时间则仍留在京城,与世家权贵来往频繁,了解朝廷的最新动态。

京中的这场谢安与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之间的闹剧,最终以王国宝被贬出京结束,谢安在家休息了几日,在天子司马曜亲自登门探病之后,神奇地痊愈了,重新回朝。

王凝之写信给王珣、王岷兄弟,让两人收敛一点,真要惹怒了谢安,他可拦不住。

世家之间的事大抵如此,争权夺利、勾心斗角,但又保持着一定的克制,受到名士风范的约束,就算使坏,也做不了真小人,只能像个伪君子。四路伐秦之后,三国之间暂时恢复了平静,积攒实力的王凝之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将治下领地的税赋标准统一一下。

前面提到了,在土地政策方面,王凝之主推的是均田制,但在关东,燕国留下的问题较多,土地兼并严重,所以王凝之花了不少时间在各个郡县重新盘点和分配土地。

至于税赋,除了固定的为国家服役之外,大体可分为按户交税、按丁交税和按田亩数交税,三者之间一般是并行使用。

比如曹操创立的户调制,按户收绢棉,按田亩数收粮。

晋朝建立后,施行的是占田制,规定了每丁所占田亩数上限,但不足者也按上限交租,所以看似按田亩收租,实则是按丁收租。

均田制的基础,是地多人少,所以历史上才能在南北朝到唐朝初期成效显着,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官方能分配土地的减少,均田制的被破坏只是个时间问题。

比如王凝之在司州施行均田制的效果就极好,因为洛阳周边久经战乱,全是无主的荒地,他只需要保障安全,就会不断地有流民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