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王殊的成长(第2页)
王凝之恢复了淡定,笑道:“在京口时听说过,你家不是早就南渡了吗?”
历史上,北府军、包括刘裕后面反桓玄的班底,大部分都是南渡到京口的北方后裔。
刘穆之恭敬答道:“确实如此,我是听说了王公在东莞郡开设书院,选拔人才,这才返回故地的。”
王凝之点点头,但并没有要考察他的意思,而是问道:“那你觉得我这个举措能达到目的吗?”
刘穆之看向王殊,见他点头,这才说道:“不能,书院里的先生来自当地世家,学生也以世家子弟为主,王公此举,相当于是在中正选人的基础上,又为世家子弟加了一条入仕的路。”
见他如此不留情面,王殊忍住笑看着父亲。
王凝之不以为忤,“但此举让寒庶子弟有了学习的机会,这点总是没错的吧?”
“确实如此,”刘穆之答道:“但我想王公的目标,应该不仅仅是如此。”
王凝之坦然道:“眼下不管用什么样的手段选拔人才,挑中的多半都是世家子弟,还有少数像你这样的没落寒门,所以我不可能为了你这样的个例,去专门制定一条选拔制度,而是要先扩大你这样的人群规模,让天下的读书人多起来。”
刘穆之第一次与王凝之议事,对他的用词不是很适应,但还是大概明白了意思,说道:“王公高瞻远瞩,是我想得太简单了。”
“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已,”王凝之笑道:“但是可以从你的角度,帮着完善一下现有制度,尽量少让明珠蒙尘。”
刘穆之躬身应了,到末座坐下。
王凝之又勉励了众人几句,便让他们下去了。
几人走后,谢道韫这才从屏风后出来。
王殊给母亲行礼,问道:“阿娘怎么也来临漳了?”
谢道韫上下审视了儿子一番,叹道:“还不是不放心你,出门在外,总是让人担心。”
王殊笑道:“阿耶安排得很周全,诸葛将军沿途保护,朱使君和四叔父也都派人跟着,路上没遇上什么事。”
“总得经历这些,”王凝之说道:“这次是去东莞郡,下次说不定就是别的地方了,阿奴你要好好总结下,就算不用你领军出战,但带兵还是要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