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庙寒鸦 作品

第449章 设立封国(第2页)

郗超则洒脱一笑,“我没你那么急,扬州这边的事,够我忙上好一阵了。”

七日的春节休沐结束后,太元三年的第一场朝会如期而至。

志在重振颍川庾氏的庾希出列,再次递上奏疏,为王凝之鸣不平,表示朝廷如此怠慢功臣,令天下人齿寒。

被当众责问,司马曜避不过,只得表示同意,下令将此事交给陆纳和郗超处理。

郗超就等着这句话,立刻表示,“王郡公之功,青、徐之地不足赏,当以洛阳赐之。”

司马曜已经妥协,但听到这话还是有点懵,忍不住说道:“洛阳乃中朝都城,这如何使得?”

郗超朗声回复道:“秦、燕未灭,王郡公还需出兵讨伐,以洛阳为都城,领数郡而立公国,正是为了更好地替陛下荡平天下。”

打击一个接一个,见还要数郡之地,司马曜直接问道:“卿以为当赐以哪几郡?”

这个郗超早就和王凝之讨论过了,立马答道:“河南、河内、汲郡、上党、荥阳、魏郡、顿丘、阳平、广平和清河这十郡之地。”

这些郡县,基本囊括了洛阳和临漳周边的所有地盘。

司马曜闻言,彻底说不出话来。

就连在场的不少大臣,事先都没想到王凝之的目标是洛阳,以为他会索取琅琊,毕竟琅琊对王家和司马家都意义非凡。

元皇帝司马睿袭封琅琊王,所以他在建康承继大统之后,琅琊王相当于皇位继承人的存在,而王凝之出自琅琊王氏,索取琅琊,改封司马道子,本身对司马家也是一种打击。

这事不算新鲜,还是以曹操为例,他当年以邺城为中心,建立魏公国,索取的赵郡在宗室赵王刘珪的手里,曹操直接给他转封到了别处。

殿中出现了一些小声议论,大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司马曜见状,心头涌起一丝希望,满怀期待地看向下面的大臣。

但大家很快就想明白了,王凝之一直看不上建康,早就定下了要迁都洛阳,所以选择在琅琊立国,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况且郗超说的在理,琅琊地处偏远,离秦、燕两国太远,除非王凝之只图虚名,并不归国,要不然琅琊和建康没多大区别,甚至还不如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