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语话 作品
第43章 “礼”送东京(下)(第2页)
这是利用沸点差异进行的分离,随着乙醚不断蒸出,留在蒸馏烧瓶中的浓缩液颜色逐渐加深,大蒜素的浓度也在不断提升。
而后,苏俊将浓缩液被注入金属外壳的离心机中,这个依靠人力或简易电机驱动的设备,在当时是分离物质的“神器”。
拧紧离心管固定夹,拉动启动杆,离心机发出沉重的嗡鸣,转速逐渐提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不溶性的大蒜组织残渣沉入管底,上层则是相对澄清的大蒜素溶液。
十分钟后,离心机缓缓停下,苏俊用移液管小心吸取上层清液,避免扰动底部沉淀。
最后的大蒜素的纯化是要在恒温培养箱中完成的……
大蒜素在这个铁皮制成、内部带有加热丝和简单温控装置的箱子,正维持着40c的恒温。
盛有大蒜素溶液的蒸发皿被放置其中,随着时间推移,残留的少量乙醚慢慢挥发。
苏俊每隔半小时就透过箱门的玻璃观察,确保温度稳定且溶液不会过度蒸发。
当溶液体积缩减至原来的五分之一时,浅棕色的粘稠液体中,大蒜素完成了从蒜瓣到浓缩提取物的蜕变。
经过紧张实验,苏俊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
此刻,他静静地凝视着面前精心制备的提取物,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放松,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了欣慰的笑容。
这些凝聚着他心血的提取物,终于可以拿去给赵师爷们服用,见证实验的最终成果了。
40毫克到60毫克——这个在现代医院手册里清晰的标准,在1924年的民国却成了一道生死选择题。
他抓起钢笔在泛黄的纸张上反复演算,墨水洇开的字迹旁,画满了歪歪扭扭的剂量换算公式。
“就按这个量。”
苏俊低声自语,金属药勺舀起药液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他小心翼翼地将溶液分装到小瓷瓶里,瓶身上用炭笔歪歪扭扭地标着刻度。
当苏俊与护卫爬出水井时,月光不知何时已爬上树梢,为这生机勃勃的大地镀上一层银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