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起死回生(六)(第2页)
推开雕花木门,三坊一照壁的院落顿时映入眼帘。
青瓦白墙间,阳光斜斜地洒在石板小径上,照壁上的田园彩绘栩栩如生,远山含黛,近水泛波,农人荷锄而归,炊烟袅袅升起。
苏俊驻足凝视,唇角不自觉扬起一抹笑意,胸腔里满是欢喜:“真没想到,我苏俊也能过上这般悠然自得的日子,倒有些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的意境了。”
话音未落,等候多时的木工师傅已快步迎上前来,恭敬地欠身行礼,引着二人往里走。
莫雨薇早按捺不住满心期待,不等师傅带路,便像只欢快的小鹿般,脚步轻盈地直奔厨房而去。
她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看,那个由苏俊亲手设计、倾注无数心血的厨柜,究竟被工匠雕琢成了怎样的模样。
跨进厨房门槛的刹那,莫雨薇的惊呼撞碎满室静谧。
原本预想中的雕花木柜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排齐整的乌木柜体,直线条利落简洁,黄铜拉手呈几何菱形,柜面竟还嵌着磨得锃亮的铜片,在日光下折射出金属冷光。
下柜底部悬空三寸,以四根雕花铜柱支撑,既保留了民国传统家具的精巧,又暗藏现代设计的利落感。
“苏先生真是好巧思!”
木工师傅抚着山羊胡赞叹,伸手推开中间那扇柜门,内部竟分作三层可抽拉的屉格,最底层还暗藏滑轮轨道,
“您瞧这机关,我是照着西洋留声机的转盘琢磨的,取放碗碟省力得很。”
莫雨薇指尖划过柜面流畅的弧线,忽然在转角处摸到浅浮雕的缠枝纹,古朴的藤蔓与现代感的切面奇妙交融。
她转头望向倚在门框的苏俊,对方正摩挲着墙上预留的铁架——那是为悬挂炊具设计的,在民国厨房尚属罕见。
“这些铜件费了老鼻子劲,这是我专门去找老铁匠打的。”
木工师傅从工具箱摸出个布包,展开露出几颗螺丝钉,“这是云南府洋人铺子的稀罕物,说是什么‘标准件’,我照着做榫卯,才把这柜子搭得严丝合缝。”
苏俊笑着拍了拍师傅肩膀,目光扫过灶台边预留的水管接口孔洞——这个时代的人,有的地方还不知道自来水是为何物,但他已预见未来生活的模样。
莫雨薇忽然从屉格里抽出张图纸,边角还沾着灰渍,正是苏俊设计时的草稿,此刻变成触手可及的实物,她眼眶微微发烫:“比我梦里的样子,还要好上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