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语话 作品
第116章 民族脊梁(上)(第2页)
苏俊看了一眼疤脸叔的妆扮,笑着说道:“急什么?滇南的瘴气、蚂蟥还没尝过东洋人的血呢。”
话音顿住,他突然凑近疤脸叔,压低的声线裹着森然寒意,“让土司们收着点力道,别把这些耗子逼急了咬出乱子——等他们钻得再深些,咱们一网打尽。”
疤脸叔黝黑的脸上绽开沟壑纵横的笑,浑浊的眼珠因兴奋泛起血丝。
他重重拍了下腰间的驳壳枪,粗粝的嗓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快意:
“成!就等这群龟孙子进了咱们的地界,保管让他们知道,云南的山不是他们能随便爬的!”说罢,他抬手抹了把汗津津的额头,转身时草鞋在青石板上踩出一串急促的声响。晨雾未散时,滇南边境的阿瓦镇已沸腾起来。
竹楼木梯吱呀作响,身着靛蓝扎染、银饰叮当的山民们挎着竹篓鱼贯而出。
赶集日的阳光仿佛带着特殊的魔力,苗家姑娘的百褶裙掠过沾满露水的山道,傈僳汉子的背篓里晃着新采的蜂蜜,哈尼老妪用黑布帕子裹着腌制的酸肉——这些带着山岚气息的物产,都将在集市上换取维系生计的必需品。
青石铺就的主街早被挤得水泄不通,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惊飞檐下的麻雀。
铁匠铺传来清脆的打铁声,与布庄老板娘清点铜钱的叮当声交织;卖盐巴的货郎扛着白花花的粗盐穿行人群,针头线脑的摊位前,几个小媳妇正为几枚铜纽扣讨价还价。
骡马的响鼻、孩童追逐的笑闹,还有空气中飘散的烤乳猪焦香,将这座边陲小镇染成一幅鲜活的世俗长卷。
街角的凉茶摊支起了竹棚,老阿公舀着陶罐里的苦荞茶,浑浊的眼睛却精明地打量着来往顾客。
几个头戴竹笠的外乡人挤在药材铺前,粗布包裹里露出半截带泥的天麻,与掌柜比划着价钱,浓重的外乡口音在此起彼伏的乡音里显得格外突兀。
忽然,一阵清脆的铜铃声由远及近,三匹驮着货物的矮脚马踏着碎步而来,马背上摞着油纸包裹的景德镇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