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三)(第2页)
孙夫人一边搀扶着中山先生,一边回头对苗疆公主道:“你们这一路定是赶早来的,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苏先生的章程细,等会儿慢慢说,不急在这一时。”
中山先生走在一旁,手指摩挲着拐杖,忽然开口:“人文组的名额能灵活调剂,倒是合了大多数人的心思。想来这院士的遴选,也不会只看一纸学问。”
苗疆公主挨着小龙并肩走,闻言点头:\"苏先生确是这么说的,他还拟了份初选名单,说数理、生物眼下虽人少,却都是能扛事的硬骨头。人文组里,既有研究典章制度的老学究,也有懂实业、晓民生的实干家。\"
说话间已到正厅,侍卫端上热茶,氤氲的水汽里,孙夫人亲手给中山先生添了些蜜饯在茶盏边,轻声道:“先生刚走累了,先润润喉。”又转向苗疆公主,“那名单可否给我们瞧瞧?也好早做些准备。”
苗疆公主从资料袋里取出折得整齐的纸页递过去,中山先生接过展开,目光扫过几行字,忽然朗声笑起来:“好个苏先生,连这位还在国外修铁路的都准备请来!看来这科学院,是真要扎扎实实为国家做些事了。”
孙夫人忽然眼睛一亮,笑着说道:“辜鸿铭先生我知道!便是那位总留着条清朝大辫子的老先生,1913年还和泰戈尔一同获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呢。他给西方译了不少咱们华夏的古籍,让外人见识了东方学问的精妙。苏先生选他当院士,可真是好眼光!”
她话音刚落,中山先生便接话道:
“你们可别忘了,辜先生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九种语言,还拿过十三个博士学位,学问底子厚着呢。”
说着,他扬了扬手中的名单,笑道:“把这份名单给新闻界的朋友送去吧,也让全国百姓都来议议——这些人,担不担得起当代‘大学士’的名头?”
苗疆公主闻言笑道:“苏先生早料到会有这番议论,还特意嘱咐说,不怕人议,就怕议不透。这些人里,有的是埋首书斋的老夫子,有的是跑遍山河的实干家,正好让天下人看看,咱们的科学院既要守得住老祖宗的智慧,也要接得住新时代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