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语话 作品
第38章 一朝成名天下知(五)(第2页)
后来,徐志摩给远在大洋彼岸的林徽因写信时,字里行间满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他告诉她,自己终于“寻到了华夏的智者”——这句用来形容苏俊的话,写得郑重又恳切。
信中,他还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笃定与自豪:“如今得遇苏先生,便觉世间再无任何国度、任何学府,能比留在他身边更值得。往后,我再不必远赴他乡求学了。”
那语气里,是彻底抛却往日漂泊之心的踏实,仿佛苏俊的存在,便足以照亮他往后所有求道的路……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榜样在前,全国各地慕名前来投奔苏俊的人越来越多了,名声也越来越大。
就在此时,
启新商行在北方的大掌柜苗疆公主的商道也在悄然铺展,一路向着库伦与东三省延伸而去。
车轮碾过尘土,沿途的荒野与驿站间,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大车店正陆续拔地而起——它们像一颗颗铆钉,将这条商路牢牢钉在广袤的土地上,既为往来商旅提供歇脚之处,也无声地宣告着这条贸易线路的日渐兴旺。
苗疆公主公主的布局藏在这看似寻常的车马客栈里,沉稳而坚定,正随着商队的蹄声,一步步深入这片亟待开拓的疆域。
张晓兰终于学习完毕,回到了呼兰河边的老家。她呆呆地望着自家那座土坯房,院里早已人去屋空,只剩一片沉寂。
片刻后,她攥紧了衣角,心里有了主意——就在这老屋旁,建一座大车店。
从今往后,她便是这大车店的女掌柜了。
张晓兰这才发觉,建这座大车店远非看上去那么简单。恍惚间她意识到,这大车店的存在,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掩护那些地道的修建。
大车店的地下藏着巨大的仓库,专门用来囤积物资。更关键的是,地道的出口远不止一处,少说也有三个,其中一个就设在呼兰河边的养马场里。
如此一来,这地方便有了两重模样:表面上是赶车汉子歇脚的大车店,暗地里却是县城里数一数二的商店,藏着不为人知的往来与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