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内圣外王,收复燕云十六州
佛教传入中土后,至今没有中土化,这让赵安很意外。
不过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改造机会。
在华夏历史上,做到这一点的最有名的宗派便是禅宗。
他刚才所说的佛偈便是出自禅宗六祖慧能大师之口。
佛门弟子当“农禅并重”则是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所提倡。
眼下佛教的僧众可是养尊处优,不事农桑的。
他们所谓的化缘行善,其中不少是打着这个幌子去收佃租罢了。
道门在大肆兼并土地,奴役田户,佛门也是如此。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待局势稳定后,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只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便是从顶层入手,打造一个适合中土,又能够为他所掌控的新佛门,也就是禅宗。
佛门的高僧们反应那么大,想来已经有所猜测。
他稍后再提点一番,那么成立禅宗之事便是水到渠成了。
从此他治下的僧众皆属禅宗,将摒弃先前佛门的诸多弊端,遵纪守法,行善布施,农禅并重。
至于到底是顿悟成佛,还是见性成佛,亦或者其他方式,禅宗的高僧们可以参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可以着书立说。
他不会什么都干预。
“各位真人。”
儒教和佛教已经拿下,赵安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已经提前拿下的道门身上道:“皇甫极之谋,让道门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不少道门弟子和信徒还为虎作伥,做了许多丧尽天良之事!”
“不过,他们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道德经》既出,本王断然没有铲除道门的道理,诸位真人大可放心!”
这次,老子的这本旷世奇书真是帮了他大忙了!
就在他苦思如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破了皇甫极的道之新解时,蓦然回首,“万经之王”在向他招手。
他这才猛然想起来这里是没有《道德经》的。
难怪道门会给他“无根”之感。
搞了一圈,这里的道门并非起源于《道德经》。
虽然经过时代变迁和历史沉淀,它的论述和华夏的道门有诸多相似之术,但注定是无源之水啊!
而用这等奇书对付皇甫极的道之新解,那完全就是老虎吃豆芽,小菜一碟了。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儒教、佛门、道门,还是兵家、法家等都能从此书中找到影子,有所参悟。
这就是一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包罗万象的“内圣外王”之学。
别说用它主导“三教合流”,就是“万教合流”都没啥问题。
当然,在掌控了儒释道之后,他根本不需要走皇甫极的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