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孤儿院(第3页)
在一个群体中,既然有争相讨好的对象,那也就有被讨厌排挤的人物,孤儿院的二十三个孩子中,等级十分明显。
越是受到院长喜爱的孩子,地位越高,越大的孩子,越是有话语权。
孩子是一张白纸,染什么颜料,底色就是什么。
而院长从未教过他们尊老爱幼,院长无时无刻传达给他们的观念就是:
他掌握一切,只要讨好他,那就什么都有了……
孩子们对此深信不疑,毕竟他们吃的,喝的,穿的全是院长给的。
但童言来到孤儿院的时候,己经七岁了,他的父母对他很好,父母教他“仁义礼智信”,教他尊老爱幼,教他独立自主……
所以,年幼的童言,成为了孤儿院中第一个对院长所说的话表示怀疑的人。
当时院长听到这番话之后,只是眼神莫名的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去纠正童言。
毕竟他是这个孤儿院的王,其他孩子会帮他“纠正”童言,让他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的……
人性中有善也有恶。
孤儿们将所有的善都给了院长,而恶不可能一首压在心底,所以需要一个发泄窗口。
而童言作为来到孤儿院最晚,也是最小的孩子,还被院长所厌恶,毫无意外的成为了整个孤儿院中最底层的人。
毕竟僧多粥少的局面,每多出一个人,都会成为其余孩子的“敌人”。
童言想要融入他们,但是做不到。
因为孩子们需要树立权威,也需要欺负童言来讨好院长。
所以当童言吃饭的时候,他的饭会被其他孩子大摇大摆的拿走,他们耻笑童言,侮辱童言,甚至是倒掉他的饭,毫不在乎……
当院内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时,童言总是只能最后挑选,哪怕选到了合适的衣服,也会被他们抢走……
童言想要看电视,也会被他们赶走,哪怕是在晚上听童话书的时候,他们也会把童言赶到最外围。
他们这么做,是想要让童言彻底认清现实,他,只能是这个群体中的最底层,是他们发泄的“出气筒”。
刚开始时,童言还会和院长和护工告状,但是最终,换来的结果是一顿顿毒打。
孩子们最讨厌“打小报告”的人了。
院长知道这一切,但他选择放纵。
毕竟他是这个孤儿院真正的王,哪怕童言被欺负得再惨,只要他表现出一丝善意,那情况就会逆转。
这也是他展现权威的方式。
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欺凌,让童言快要崩溃。
最终,当一家媒体来采访的时候,童言选择最后一搏,他鼓起勇气展开自己身上的伤口,向媒体诉说这一切。
这一件事掀起轩然大波,院长“勃然大怒”,狠狠的“惩罚”了那些孩子,而后在惩罚完之后,到了一个无人的角落流泪。
而这一幕,“恰好”被媒体拍到。
“是我的错,我每天奔波在外想为了孩子们拿到更多的资助,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没想到……”
“不怪孩子们,是我没有教好他们……”
最终,在院长的声泪俱下之下,他又博得了一番美名,这件事被定性为孩子之间的“打闹”“玩笑”。
这件事翻篇了。
但童言,却迎来了他真正的噩梦。
经过这一次,院长对他的厌恶己经毫不掩饰了,其余孩子为了讨好院长,开始更加兴奋的针对起童言。
童言的被子经常会在厕所出现,上面沾满了各种污秽的痕迹,护工见到污秽的被子,也只会责骂童言,多大的人了还保管不好被子。
次数一多,护工也不想再搭理童言,童言只能默默的自己抬着被子,在寒冷的冬日,用自己稚嫩的双手洗被子……
童言的饭里开始无缘无故的出现各种虫子,泥巴,甚至在鞋子中,出现了图钉和刀片……
甚至一段时间里,每当童言想要睡觉时,就会有不知名的声音将他吵醒,或者干脆就是有冷水泼在他的身上,将他惊醒……
他曾经也想逃离孤儿院,但最终的结果就是院长报了警,满城皆知,所有警察都开始出动寻找他。
当童言被警察找到的时候,眼中还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毕竟妈妈曾经和他说过,遇到困难可以找警察叔叔。
但是当江铭说完这一切之后,警察只是看了看之前的一份报纸,上面是之前的一份新闻,大致内容是:
“孤儿院孩童打闹下手过重,院长泪洒现场
,称自己为了孤儿院发展而疏于管教……”
就这样,当童言看着院长笑眯眯的和警察握手,将他重新带回孤儿院之后,内心只剩绝望。
他知道,他逃不掉的。
院长将这件事定性为“孩子贪玩不懂事”,他再次被报道,美名更甚,是一个“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好院长。
自那之后,童言认命了。
他开始不再反抗,他越发沉默,他眼中的世界开始变得扭曲,变成一片灰色……
他开始生病了,病得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