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摆烂二选一 作品
第474章 关于造车的第一次讨论2(第2页)
“品牌建设的天量投入、瞬息万变的消费者喜好、无孔不入的媒体舆论、复杂到极致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
“还有,最要命的,整车制造那令人窒息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回报周期!”
“看看那些新势力,哪一个不是在烧钱的火海里挣扎?
华兴有多少血可以这么流?
一旦现金流绷紧,A国的制裁大棒落下,我们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
他的一系列输出又准又狠,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刚才还炽热的氛围上。
分管全球市场的董事胡向东立刻接口。
这位常年与全球各大运营商、政企客户打交道的悍将,脸上带着深刻的忧虑:
“徐总说到关键了。
我们现有的核心客户,全球的电信运营商、政企巨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如果突然变成他们的直接竞争对手,去和他们下游的主机厂抢饭碗,客户关系怎么维系?
信任基石一旦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不能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就自毁长城!”
人力资源管理总裁廖建忠紧锁眉头。
他考虑的角度更为实际和沉重:
“人才结构是硬伤!
华兴有世界一流的通信工程师、软件专家、芯片设计大牛,但我们有多少真正的汽车工程师?
有多少懂底盘调校、车身工程、三电系统集成的顶尖人才?”
“从头培养?时间不等人!
大规模挖角?
成本高到难以承受,还会引发行业剧烈震荡,树敌无数!
这个转型的阵痛期,我们承受得起吗?”
“更稳妥、更符合我们基因的道路,是做新能源汽车界的‘博世’。”徐平的声音陡然拔高,仿佛要把他的想法灌进以姚尘风为首的几个人的脑袋里。
他有力的手指重重敲在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咚”一声,仿佛为他的论断落下重音。
“聚焦我们的绝对长板——智能汽车的核心增量部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系统、车规级芯片、车联网通信模组。
这些才是未来智能汽车真正的灵魂和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