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员工持股计划(第3页)
此价格锁定至公司成功ipo。
2.分配对象:截至2018年3月31日在职,且通过试用期的正式员工。
后续入职核心人才由预留池覆盖。
3.分配逻辑为三维度加权:
司龄系数(s):以2014年1月1日公司注册成立为基准。
每满一年司龄系数增加0.2。
例如:2014年入职(4年)s=0.8;2015年入职(3年)s=0.6;以此类推。
2018年新入职不满1年者,s=0.1。
历史绩效系数(p):取员工入职以来历年年终绩效评估结果(sabc)的加权平均值。
s=2.0, A=1.5, B=1.0, C=0(无资格)。
权重按年份递增(最近年份权重最高)。
职级系数(r):
技术序列:
t1 助理工程师:1.0
t2 初级工程师:1.5
t3 中级工程师:2.0
t4 高级工程师:3.0
t5 资深工程师:4.5
t6 架构师:6.0
t7 高级架构师:8.0
管理序列 (m):
m3 主管:2.0
m4 经理:3.0
m5 高级经理:4.5
m6 总监:6.0
m7 高级总监:8.0
m8 副总裁:9.0
个人获授股数基数(Base):设定一个基础单位(草案建议为5000股)。
最终获授股数 = Base x s x p x r
4.分配比例:本次拿出预留池的70%(700万股)进行分配,剩余30%(300万股)作为人才池,用于未来吸引和激励核心人才(包括ipo后可能引进的高管及技术大牛)。
5.归属与锁定:获授股份自授予日起分四年匀速归属(每年25%),与劳动合同及竞业协议绑定。
ipo后仍需遵守交易所规定的锁定期。
张明远拿起激光笔,红点精准地落在草案的关键数据上,声音因激动而微微拔高:
“三位老板,许总,按照这个模型测算,结合我们目前近600名员工的职级、绩效和司龄分布,结果非常具有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