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诸君慢行(第3页)
王绍徽略带疑惑地问道:“官大人,那夜你与邹老大人彻夜长谈,是不是早就料到会有此变故?”
官应震闻言,缓缓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邹老大人之死,是他一手谋划的,安排的天衣无缝,他与自己周旋许久,终得何解。
原本,我打算亲自出手火烧东林书院,可邹老大人却一再坚持要亲自动手,我也只能无奈遵从。
从邹老大人亲手点燃东林书院的那一刻起,我便明白,他的时日恐怕不多了。
毕竟,哀莫大于心死,邹老大人一生都在为传道授业、匡扶社稷而努力。
他还告诉我一句话,‘成功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
王绍徽听完,亦是长叹一声,感慨万千。
…………
数日之后,何可刚率领两万大军南下,顺利抵达南直隶。
这一举动,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惊恐万分,暗自揣测起来,朝廷好端端的,怎么又往江南增兵了?
与此同时,何可刚带来了朱由校的圣旨,命令英国公张维贤带领两万士兵布防南直隶。
张维贤虽心中不明所以,但还是赶忙跪地领旨。
何可刚又向田尔耕传达了将凤阳知府高斗光、凤阳留守周康光以及镇守太监曹文华三人,在凤阳鼓楼之前剥皮萱草的旨意。
田尔耕领旨之后,立刻率领锦衣卫将三人押上马车,径直前往凤阳。
原本,何可刚打算带领邹元标、官应震以及被抓捕的学子一同返回京城。
然而,如今邹元标已然病逝,他也只能无奈停下行动,等候朝廷新的旨意下达。
…………
此时,京城御书房内,朱由校正专注地批阅着奏折。
方正化神色匆匆地走进来,满脸焦急之色,说道:“陛下,不好了,出大事了!”
朱由校闻言,抬起头来,问道:“出什么事了?”
方正化满脸通红,急切地说道:“邹元标老大人病逝了!”
听到这个消息,朱由校如遭雷击,整个人呆坐在龙椅上,久久说不出话来。
过了良久,他才沉声问道:“是突发变故,还是被人暗害了?”
方正化赶忙回答:“回陛下,邹老大人是在火烧东林书院之后病逝的,并非被人暗害。”
朱由校闻言,不禁叹息一声,说道:“速诏内阁、八部,到御书房商议为邹老爱卿拟定谥号一事。”
不多时,内阁与八部的诸位大佬齐聚御书房。
朱由校将邹元标逝世的消息告知众人,在场众人听闻后,皆面露震惊之色,无不为此深感惋惜。
毕竟,像邹元标这样的臣子实在是太少了,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为了国家,不惜忍辱负重。
甚至亲手毁掉了自己一手创建的东林书院,朝堂之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这般决然?
这时,朱由校一脸沉重地说道:“今日请诸位前来,是为邹老爱卿拟定谥号。诸位认为,定何谥号为好?”
话音刚落,礼部尚书顾秉谦赶忙站了出来,说道:“陛下,邹老大人一生忠贞为国,为扳倒东林党人更是立下汗马功劳,其忠君爱国之心,满朝文武皆知。
臣以为,可定谥号‘文贞’。
‘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此谥号刚好配得上邹老大人一生忠贞爱国之情。”
此时,在场的孙承宗、袁可立、薛国观几人也不禁为之动容,深知“文贞”这样的谥号,含金量极高。
但他们也无法反驳,毕竟这位老大人的风骨和对待朝廷的忠贞不二,他们有目共睹。
三人也全都起身,表示同意,
朱由校思索片刻之后,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为邹老爱卿定谥号为‘文贞’。”
同时下旨,追赠邹元标为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并传旨由礼部右侍郎官应震运送邹老爱卿的遗体返回其老家江西吉水,务必好生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