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江宁回京(第2页)
没想到,徐鸿儒登基,原来是有孔府这群圣人之后在背后支持啊,连登基诏书都给这反贼写了两份。
看来我大明立国二百多年的恩赏,比起徐鸿儒这个反贼,差得远了,竟能让孔府众人死心塌地为其效力。”
随即,朱由校命田尔耕将徐鸿儒的登基诏书传给所有大臣观看。
在场众人咬着牙接过来,看完之后脸都绿了。
但仍有部分清流党文官坚持认为,这是白莲反贼伪造,或者是衍圣公孔胤植在胁迫之下无奈写下的。
对于这种说法,朱由校显然不满意,双方陷入僵持。
眼见局势如此尴尬,内阁的袁可立和薛国观二人对视一眼,知道此时他们得站出来表态了。
随即二人出班行礼,袁可立率先开口道:“启禀陛下,老臣以为,衍圣公孔胤植为徐鸿儒这个反贼书写登基诏书,此事不论真假,毕竟大逆不道。
在查明真相之前,可先褫夺孔胤植衍圣公之位。
至于投靠徐鸿儒这个反贼的孔尚印、孔尚德,以及接受徐鸿儒册封的孔尚泽,列为朝廷重犯,同时传召天下,公布几人罪行,以息众怒。”
一旁的薛国观也赶忙说道:“臣附议。”
朱由校听完,满意地点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想要一下子扳倒孔府不太现实,只要抓住孔尚泽、孔尚印、孔尚德几人为徐鸿儒效力之事,以及这两份登基诏书做文章,同时昭告天下,就能狠狠打圣人之后一记耳光,孔府威信势必大降。
接下来再利用天下民心对付满朝文官以及天下读书人,同时为张文和争取足够时间来收拾孔府。
左光斗等人心中叫苦不迭,袁可立此举看似维护孔府,实则将孔府架在火上烤。
朝廷一旦昭告天下,孔府子弟通敌卖国这事就板上钉钉了。
就算剿灭白莲教,孔府不死也得脱层皮。
虽然他们还能想办法再推出一位衍圣公,但孔府威信必定遭受毁灭性打击。
可此时他们也无计可施。
见众人沉默不语,朱由校便传旨内阁拟旨,按照原可立的提议,将几人的罪行公告天下。
就连《天启时报》也火力全开,将此事列为头条,在北方各省大力宣传。
…………
与此同时,江宁率领大军从陕西进入山西,与孙承宗会合后,又召见了山西总兵马如龙,询问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的收获情况。
听完马如龙的汇报,江宁十分满意,称赞马如龙立下大功。
如今有了足够的种子,他打算在北直隶至北方数省的官田进行试种推广。
之所以选择在官田试种推广,而不选百姓手中的民田,是为了让百姓有个接受的过程。
毕竟老百姓辛苦一年就指望地里庄稼活命,朝廷推行若太过激进,容易遭到百姓抵制。
更何况地主老财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老百姓吃饱饭,不再为他们卖命。
在场众人听完,纷纷表示认同。
在山西短暂停留之后,江宁便下令大军继续前行。
终于,在十日之后,大军返回京师。
早已收到消息的朱由校下诏,令内阁次辅袁可立、司礼监秉笔李若愚、定远侯邓文明三人前往迎接。
原本朱由校打算亲自去迎接,但转念一想,江宁既已回京,自己又能继续“躺平”了,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城门之外,25万大军军旗猎猎,盔甲熠熠生辉,整齐的步伐声如山呼海啸般传来,扑面而来的肃杀之气,让前来迎接的袁可立、邓文明和李若愚三人心中一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