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铁甲蔽日孤星坠,亲征棋变龙隐鳞(第2页)
赵森牧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那若依士卿之策,该如何?”
彭风继微微一笑,起身道,“应兵发摩古城,解救魏王。摩古城是新政执行之地,士族贵亲早已饱受这新政之苦,民心向背已明。若能先下摩古城,既可立威,又可借此号召天下。且魏王素有威望,得他相助,大事可成。”
南宫飞鸿则起身反对道:“摩古城新政是大行皇帝所定,百姓已渐适应。此举恐激起民怨,反噬自身。”显然南宫飞鸿虽为武将,但深知革新为百姓带来的福祉。
安抚使司卫祥平上前道,“南宫节度使是支持新政吗?殊不知我宗图建立,本就是由士族贵亲所创立,若新政危及根本,岂能坐视?”
众官员纷纷赞同,这倒让南宫飞鸿成了众矢之的。
司卫祥平言辞激烈,赵森牧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司卿所言有理,南宫将军无需再言。即刻发下檄文,起兵摩古城。”
檄文既出,赵森牧命安抚使司卫祥平领兵先行,彭风继随军谋划。各州节镇闻讯,纷纷响应,兵马齐聚,声势浩大。摩古城内,士族贵胄暗中联络,民心渐乱。魏王得信,密谋内应,摩古城城防松懈,守军士气低落。不出数日,摩古城破,赵森牧率军入城,士族欢庆,百姓却面露忧色。魏王出迎,共商大计,朝局风云再起。
数日后,摩古城周边府州的奏报纷纷传往皇城。
赵凌志手持奏报,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摩古城一旦失守,朝局必将大乱。他迅速召集文武百官商议,“诸位,摩古城乃新政基石,不容有失。需立即调兵遣将,驰援城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枢密使杨守源率先提议,“先皇曾御驾亲征摩古城,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士气大振。今上皇若能效仿先皇亲征,必能提振士气,稳住军心。且我朝精锐尽在,只需调度得当,摩古城之危,自可化解。”
赵凌志沉吟片刻,他心中倒是对此议颇为赞同,但顾虑亲征风险。
此时,丞相白玲站出反驳:“陛下,亲征固然能振士气,但朝中不可一日无君。臣建议派遣良将前往,陛下坐镇中枢,调度全局,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赵凌志深知丞相考虑周全,正当他要拍板定议时,太师元一缓步而出,“陛下,如今局势危急,非寻常手段可解。臣以为,陛下亲征虽险,却可彰显决心,安定民心。宜速调集精兵,亲率出征,以雷霆之势,震慑叛军。同时,命丞相留守,统筹后方,确保内外呼应,如此方能一举平定摩古城之乱。”
众官员都齐呼太师之策为妙计,枢密使杨守源更是提议,“臣也可调集梁城人马北上攻伐韩城,协同作战。”
赵凌志目光坚定,他没想到众人竟如此齐心,心中大慰,遂决意亲征。
赵凌志颁旨亲征,枢密院发下调令,三日之内,调集周边八万精锐齐聚皇城。赵凌志钦点了蓝袍会龙师王起为先锋、白杨长老为参军,龙师皇甫南、太保李赤松护卫中军,粮草辎重亦迅速筹备完毕。临行前,赵凌志亲至太庙祭祖,誓要保新政安民。
择日,大军浩荡出发,士气高昂,沿途百姓夹道相送,期盼王者归来。
赵凌志立于战车之上,目光如炬,遥望摩古城方向。于杰、李子葙紧随其后,铁甲森严,旌旗蔽日。
大军行至摩古城境内,乐居州百里开外扎下营帐,赵凌志召集将领,详解战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