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你如愿的
先辈们的“愿”,在《如愿》这首作品的每一句歌词里都随处可见。“你是遥遥的路”,是他们他过得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是雪山草地里冻僵的草鞋踩出的希望!
“山野大雾里的灯”,是他们在白色恐怖中举起的信仰火焰,为后来者照亮“人能像人一样活着”的方向!
……
“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
“愿你所愿的笑颜~”
“你的手我蹒跚在牵!”
“请带我去明天!”
“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
“愿不枉啊,愿勇往啊~”
“这盛事每一天~”
……
《如愿》中“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一句,尽管已经是第二次听了,可现场很多观众还是有不同的感悟。
这句歌词,简直道尽了先辈们与后代最痛彻的联结。
我们今天唾手可得的“甜”,正是他们用极致的“苦”换来的。
他们的“苦”,是肉体上的炼狱,是精神上的割裂;而我们的天,是清晨豆浆摊的烟火气,是小院里孩子们的笑声,是深夜书桌前的安稳,是时值国庆的此时此刻,天安门广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
这些在先辈们眼中“不敢想象的日常”,正是他们用生命兑换的“如愿”。
就像歌词里那句“我是你照拂的梦”……
我们今天的生活,本就是他们当年在战火中做过的“梦”,而他们,正是托举这个“梦”的双手。
哪怕,这双手,早已化作尘土……
“喔……”
这些内涵,这些深意,万一不钱藏在歌词里,蕴含在沈铭恩的歌声里。
当这些通过音乐,准确的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耳畔时,那一刻,镜头扫过每一位现场的观众,你都能在他们脸上看到名为“感动”的神情。
现场其实是邀请到几位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前辈的,说实话一般年轻歌手的作品,这些老前辈别说不感冒了,平常听了都觉得是笑话……
可在聆听沈铭恩唱给他们的这首《如愿》的时候,饶是他们,也不由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镜头拍摄到的他们的眼睛里,泪珠反射出晶莹的光芒,大抵,他们也回想起了曾经那段峥嵘岁月,以及一起并肩作战过的战友吧。
看到如今这么好的时代,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每一个人都吃饱、穿暖,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想必,他们也应该很开心吧?“咚……咚……”
弦乐、鼓点,配合着沈铭恩指尖那不断高昂的旋律,来到b段主歌结束的这个时间段,编曲方面非但没有逐渐趋于平缓、落幕,反而持续高昂!
沈铭恩也在那一刻,大声唱着:
……
“山河无恙!”
“烟火寻常!”
“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孩子们啊,安睡梦乡!”
“像你深爱的那样!”
……
桥段,bridge,是指歌曲中与其他部分形成对比的音乐或声音变化部分,通常用于打破歌曲的重复模式并保持听众注意力,在歌曲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如愿》里,沈铭恩刚刚演唱的这一段,则更像是将整首作品,进行了一个“升华”。
【啊啊啊!】
【wok!】
隔壁线上直播间里同一时间在线人流量已经高达将近2亿,那会儿各平台的讨论度真的要爆满了,满屏都在刷:
【无敌了,无敌了啊啊啊!】
【谁要喝疙瘩汤?我这里一身鸡皮疙瘩要多少有多少!】
【继《小河淌水1952》之后,沈铭恩这是又一首致敬先辈的名曲啊!】
【他这个红歌代言人的含金量,真的是一整个拉满了好吗!】
……
在歌曲里,大家听到了太多的故事。
革命先辈的“愿”,从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一场需要后代“接棒”的约定。
这不是空泛的缅怀,而是具体的行动!
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为“科技强国”攻关,因为先辈们曾期盼我们不再被卡脖子;
是戍边战士在凛冽的寒风中守卫边疆,因为先辈们曾为“国土完整”流尽最后一滴血;
是普通人在岗位上认真生活,因为先辈们曾想让每一位国人能安稳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