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 作品
第316章 辽东军校(第2页)
想到这里,段尘眼前一亮,很明显了,这是分散积累,形成竞争的完善方案。
“此事,旺和来安排,如何?”
既然方案提出来了,段尘就望向李旺和,简雍推行义务教育,诸葛亮安排招贤,那各地创办书院之事,就交给李旺和吧、
“主公,我可以胜任!”
李旺和回答很朴素,他平时不爱说话,很沉闷一个人。
但诸葛亮就很积极:
“主公,我先前推荐的一批人才中,有些很不错的人选,应当能够安排成为校长和教授,此外很多细节方面,我也有些看法。”
诸葛亮本以为,此事他交代,那便是他办,但很显然段尘不会给他交活了。
但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别人,诸葛亮还真的是不太放心。
对于现在小诸葛来说,好似什么事情交给别人,他都不放心。
或是尽职操劳,或是傲气。
“好了,此事你就和旺和交流,多提一些意见,先把招贤之事办好再说。”
段尘摆摆手,安排众人下去了。
书院的事情交代完,接下来就是武院的事情。
早先成立辽东军校,设立演武堂。
这段时间,倒是收录了不少人才,相比起辽东书院,这座军校更能让他重视,因而段尘是直接动身前去城外。
此时,城外军校的建设已经颇有规模,旁边也没了白马义从等士兵的训练。
抛去训练的士兵,军校这些年招录的人数其实并不多,每年也就几百个从演武堂上来的。
基本能够进入军校,至少都是五阶精锐,很多第一年训练就已经达到【武将】水平。
所谓穷文富武,但在神话三国,却是相反的,因为纸张才刚刚普及,而且成为文士的资源被垄断,想要学文需要些门槛。
但想要学武,只要能够吃饱,保证基本营养,或是前去军中,参与征战,只要家中是豪族,基本都可以。
特别是辽东,百姓基本已经全部能够吃饱,吃肉自由说不上,但至少能够保障其供给。
因而,堆武将的基数自然而然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