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内务会议(第2页)

陈登,陈宫,甚至是郭嘉等人都睁大双眼,仔细听着,中原的书院终究是世家的私学,规模从来都是几百之数,而在辽东数以万计。

这哪怕是几十万头猪,也能达到量变促成质变的效果吧。

但情况肯定不会太过乐观,只见简雍接着叹息一声,说道:

“各地的书院建成之后,我们将颍川书院等各个书院的典籍和学者进行了拆分,并将他们并入了各个书院。一年下来,各书院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加上我们掌控的典籍更加丰富,底蕴愈发深厚。然而,中原的文士们却并不适应我们的教学方式,抵触情绪相当大。”

简雍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今年秋天,我们尝试推行了第一次科举,同时逐步限制了地方察举取士制。这一举动引起了世家的强烈抵触,参加科举的大多是我们辽东的学子,而关外的文士则几乎没有配合。”

简雍简单地交代了具体工作,自北方一统之后,辽东的工农业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发展势头极为迅猛。

然而,在教育和人才选拔方面,传统的压力显然巨大。想要完全用辽东的义务教育取代世家的人才培养体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嗯,关于科举的推行,我们确实需要好好商量出一个章程来。可以把步子放缓一些,让人们慢慢接受这些变化。”

段尘的声音平静而沉稳。

他深知,变革需要时间,不能急于求成。

段尘不着急,他实在没有什么好急躁的。

辽东的发展已经步入了正轨,内部的变革虽然艰难,但他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此时的辽东,内外无强敌,他有足够的时间和世家周旋。

“孔明,你来说说吧!”他目光如炬,紧紧地望向诸葛亮,言语中带着一丝期待和信任。

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拿出了自己的小本子,轻轻咳嗽两声,那声音仿佛是在为接下来的话语做铺垫。

“今年,我们进行了户籍的统计和整合,利用计算机来登记记录辽东户籍信息,将辽东户籍电子化,并且依靠华夏颁发了身份证,确保准确无误。

同时,我们还推行了新的货币,尝试取消人丁税,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