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 作品
第483章 只要是这片大陆的人,都是辽东的(第2页)
二人虽然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可一路上却都未曾多言,只是默默地一前一后走着,沉默不语,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的脚步声。
很快,他们便再次来到了健康城外。
这是他们第二次在这座城市相见了。
第一次,他们两人一个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辽东,一个义无反顾地投身江东,从此分道扬镳,各为其主。
而这第二次,两人之间的未来已然成为定局,不同的选择,终于有了最终的结果。
成王败寇?兄弟反目?这些都不存在,有的只是平淡的陪同,在这之中,对过往的无限感受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充斥着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千言万语如鲠在喉,终于是在见到孙策的那一刻,走到了尽头。
孙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和沉稳,他很少客套,对于诸葛亮,他更多的只是一种礼遇,却并不刻意讨好。
同是面临绝境,他的表现却比曹操更为淡定自若一些,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眼下的局面,并非是因为战争的失利,也没有留下丝毫的遗憾。南北差距太大,他们只是慢了一步而已。
入府,就座!
诸葛亮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缓缓开口道:
“想必诸位也明白我的来意,此次正是为劝降而来!”
话语落下,整个大厅陷入了一片死寂,半天却并无人回应。
最后,还是张昭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虑和不甘:
“既为劝降,辽东将如何对待我主,我等江东人又该如何安置?”
在场的众人,心中都怀着和曹操一样的期待,渴望着某种奇迹的出现。
想要详细了解劝降的条件,在这些人中,恐怕只有张昭这批文臣最为急切。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张昭身上,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然后直接拿出了和袁绍类似的处理方案。
江东之人心中都明白,这意味着孙策仍然可以保留吴王的地位,甚至有机会独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