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蓝星变故
辽国建立了,建立的无声无息,在蓝星没有掀起一丝浪花,所谓的万国来朝,万邦敬贺都未曾出现。
就连在这名为神话三国的神话级小世界中,辽国的建立都略显得单调,不见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的气魄。
更没有封禅泰山,状告天地的壮举,也不见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历史意义,辽国这个国都自建立开始,好似都已然顺理成章一般。
无论是辽国的这个名号,还是建立他的这个人,一个截断历史的王朝建成,平平淡淡的,这种感觉或许也是段尘想要的吧。
昌黎城的皇宫修建的不算大,也并不浩瀚,没有很多雄伟的建筑,甚至并不对称,相比长安城内的未央宫,或是洛阳的南北两宫,差别实在是太大了一些。
甚至这座宫殿在这座人口过百万的昌黎城内,竟然并不起眼,占地也不算广阔。
当视角从高空俯瞰,能够看到昌黎城所在地域,南北东西连接两片巨大的平原,一座乃是新兴的辽东核心区,一座乃是新扩建移民的中原核心。
越过繁忙的葫芦港,穿过外围被重重道路打穿的崇山峻岭,眼前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和古典精美的传统屋舍。
街道上有马道,有车道,更有人行道,纵横交错,越是往里走,这座城市的繁华就越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
终于,地势骤然拔升,高低之上一座城墙矗立,这便是拱卫昌黎宫的内城。
正午,今日的早朝结束,段尘就站在了这城墙上,顺着这条城市中轴,可以俯瞰整座昌黎。
“陛下,最新的户籍和各地划分已经整理好了。”身后,内阁次辅诸葛亮前来,行礼之后交代道。
“孔明,往后不必如此,信息都已经送到内阁了吧。”段尘转头,正看见诸葛亮跪在地上,私下面圣本不应如此,然则礼制还未确定,因而就不由的往隆重上走了。
诸葛亮缓缓起身,边点头边劝告道:“陛下既然已经为天子之主,那就要有威仪,怎能如此随意呢?”
听完此话,段尘也只是苦笑摇头,并未多加辩驳,只是询问:“最新的《大辽律》修订如何了?”
这所谓的《大辽律》,就是当下辽东最为重要的一件事,一个帝国的建立和治理,律法是必然要确定的,很多制度也要在这段时间敲定了。
“礼部已经广纳天下法家英才,并从国内各地征求意见,具体修订恐怕还需要一年以上。”作为实际掌权的内阁次辅,对于国内诸事,诸葛亮都有了解。
其本身还兼任户部,掌管户籍和财政,这两项权力本应该分开,然则国家初建,可用之才实在过少,也只能是将部门分割慢一些了。
“罢了,《大辽律》可多联系华夏商定,当然一切还是要以我大辽国情为主。”段尘交代之后,最后看了这正午的昌黎一眼,随之前去内阁。
这皇宫之内,看似是皇帝居所,实则更多的像是将宫殿,将军府,内阁,参谋部等各项军政要务处理之地集中起来的场所。
段尘称帝之后,皇宫修建的同时,更多的则是修建了一个帝国的政治中枢。
从后宫到召开朝会的大辽殿,再到内阁,参谋部,乃至于外围的六部衙所,不过也就几步距离罢了。
如果不清楚的话,还以为这是哪个偏居一隅的小朝廷。
来到内阁,建国之后,此地翻修扩大,并且全部通电通网,虽说大辽自有国情在此,但也不得不承认现代科技加持之下的办公效率颇高。
翻修之时,段尘专门从华夏购买了数据库,各式计算机,甚至接入了ai,引入了不少相关人才。
当然最核心的机密问题,还是纸质档案保存,就像是眼下的户籍信息,大都记录在计算机内,但整合之后的核心数据,却集中在了段尘的办公桌上。
段尘入座,拿起统计结果查探起来,本次建国初的户籍统计颇为详细,对于国内土地的记录也很详尽。
耕地这个问题,对于开发完整个辽东的辽国来说并不缺少,他主要关注的是辽国百姓的人数,生产生活,文化程度,和位置分别等。
数据很繁琐,哪怕是段尘,理解也颇为困难,但内阁总能将繁琐的信息表达的简单清楚。
总的来说,人口近八千万,主要分布在两大平原地区,和预估的差不多,其中辽州,幽州,冀州三地人口最为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