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驫123 作品

第446章,不就是扣帽子吗?(第2页)

麻烦你们在中间再留一个放瓦罐的地方,瓦罐呢,我明天去买,正常尺寸就行。”

老知青们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这家伙的实力这么强悍!

他们要是一开始打好关系,大家一起吃,自已等人是不是还能占些小便宜。

现在好了,彻底得罪死了,厨房他们自已也盖了,再也没有修复的可能。

吃瓜群众们更是大吃一惊,这个年头,铁锅可没有这么好弄!

他们半辈子的身家,家里也仅仅只有一口铁锅,另外一口乃是瓦罐。

“没想到这小丫头片子东西带的还挺齐全的。”

“我猜想她的家庭肯定不一般。”

“这还用说吗?”

“你看人家只是动了动嘴,出了点东西,活全都被人干了。”

大家说话的语气酸的不得了。

她们要是有这样的好命多好,天天累死累活还落不到一句好。

有个好心的大娘对着几人说:“你们这些人呀,妒忌也没用,人家出门在外,难道把嘴拉上不成?

既然要吃饭,做饭的东西,肯定也得考虑到。”

“他们四人都是一起的,指不定这些东西都是大家一起花钱买的。”

“一步到位,总比到这里两眼一摸黑的好。”

“但凡是父母有良心的,肯定要多为孩子想想的。”

大家一听也是。

那些父母不为他们着想的知青:牙好酸。

特别是杨招娣,她在家里就吃不饱,穿不暖,但凡有点好东西,不是姐姐的就是弟弟的,她是连边都占不到。

下乡的补贴也被母亲给要去了,临走前就给5块钱。

在火车上待了好几天,带的那一点干粮根本就不够吃,花掉一部分,还剩那一点,她以后该怎么过?

临行前母亲还拉着手诉说他们多么多么的不容易。

她要有良心,农村不缺粮食,到时候给家里寄些回去,弟弟会记着女儿的好,将来嫁人了能给她撑腰。

母亲的意愿,她根本就不敢违背,也不想违背。

几人那么有钱,她要是借一点,是不是就不用还了?

大不了帮他们干活抵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