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追 作品
第356章 水獭皮,暖和劲儿别提了!(第2页)
保暖也是没的说,大冷天裹上一件紫貂皮的披肩,浑身都跟揣了个小暖炉似的。
可它娇贵,禁不得水,沾了点潮气就容易发硬。
更适合做那些,摆在橱窗里的好衣裳。
比如华贵的晚礼服,或是有钱人家太太披的披肩。
讲究的是个好看体面,往身上一披,身份地位就显出来了。
水獭皮就不一样了,它走的是实在路子。
绒毛密得跟毡子似的,底绒一层叠一层。
摸上去厚实得很,攥在手里能感觉到沉甸甸的暖意。
针毛长得紧实,油光锃亮的,也很耐磨。
最奇的是它那“菊花心”,绒毛都打着均匀的小弯儿,跟一朵朵小菊花似的。
这结构使得水獭皮不容易沾水,哪怕掉进冰水里捞出来,抖落抖落就干了。
老辈人都念叨“水獭皮不沾水”,这话一点不假。
所以这水獭皮,更对山里人的胃口。
猎户们最爱用它做外套,风雪天往身上一裹。
再大的雪片子落下来也沾不住,里头照样暖和。
或者做顶帽子,连耳朵带脖子都护得严严实实,寒风钻不进去。
还有那手套,用整张水獭皮缝的,里头再衬层棉布。
冬天攥着冰凉的枪杆,手指头也不会冻得发僵。
这东西不讲究什么花架子,就凭一身硬功夫。
在冰天雪地里护着人周全,比什么都实在。
周安想到水獭的那身皮毛后,对这玩意儿更感兴趣了。
他想起自已那件狐皮大衣,是用狐狸皮做成的。
把赤狐的皮剥下来,让大春叔帮着硝制了,又请郑奶奶帮忙缝成大衣。
那玩意儿穿在身上,往雪地里一站。
任那西北风跟刀子似的刮,里头也暖烘烘的,比穿三件棉袄还顶用。
可身上是暖和了,手上却还是没着没落。
人的双手,是身上最不经冻的物件儿。
尤其是东北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二三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