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祥云集1688 作品
第228章 出马仙的历史传说(第2页)
《山海经》中的图腾渊源,《北山经》记载:"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这段对九尾狐的描述,直接影响了后世胡仙(狐仙)崇拜的形成。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记载:"物之老者,其精为人",为动物修仙理论提供了早期哲学依据。
魏晋至隋唐的信仰雏形(220-907年)《抱朴子》中的修仙理论,葛洪在《抱朴子·对俗》中明确记载:"狐狸豺狼皆寿八百岁,满五百岁则善变为人形",这是道教典籍首次系统阐述动物修仙思想。该书记载的"三尸神"概念,成为后来出马仙"窜窍"(灵体附身)理论的重要来源。往后再讲三尸神与出马仙窜窍的关系。
敦煌文书中的实证,敦煌遗书s.6836《叶净能诗》记载,长安女巫"素善狐神,每作法时,闭目颤栗,口作狐鸣",详细描述了8世纪中原地区的狐仙附体仪式。p.2682《白泽精怪图》绘有"老狐持文书"图像,旁注"见之可呼为长史",印证了当时已存在将狐灵官僚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