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太空遨游
任何时代都会有数不胜数的民间知者,热衷于星内、星外大事,总会以阴谋论的眼光,将一些毫无关联的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试图得出惊人结论。
星际爱好者发现,太阳活动异常活跃的一百多年间,人类的能力得到迁跃,真真正正具备了星辰大海的能力。具体来说,太阳活动异常初期,一个火星人莫名其妙地提出宇宙学概念;异常期结束,一个金星人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行器:太阳之光。这种景象,不由得人们不怀疑,难道说,太阳风暴能够激发人类的潜能?
爱好者深度挖掘,有惊人发现,原来太阳之光由人造黑洞爆炸而成,其动力结构类似于紧密双星系,中心两颗恒星,环绕着八颗公转行星,以及说不清、道不明的空间小星体、尘埃。太阳之光十分神奇,可以吸收包括光线在内的任何物质,用以补充能源,这才是人类纵横星海的根本依仗。
每每讲到这里,爱好者们总会特别提醒,此黑洞非彼黑洞;据说,此黑洞的发明者太懒,直接名之曰“此黑洞”。最让爱好者不能理解的是,太阳之光的外形大小与中子星接近,直径十公里左右;最最大惑不解的是,每艘太阳之光的性能都不相同。
太阳系内,行星间物质极其匮乏,所以太阳之光的能力受限,并不出众。根据没人看得懂、没有系统能够模拟计算的计算结果显示,当太阳之光离开太阳系,真正进入星辰大海,吸收到足够多的星际物质之后,其性能才能达到正常的旅行速度。据说,这个正常旅行速度,远低于其极限运行速度。
还是按照那个没人懂的计算结果,太阳之光的功能极其强大,具有自愈能力,在太空旅行几亿地球年,都不会有任何损伤。
在太阳之光舰队试飞行过程中,各星球爱好者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口水大战。一批爱好者认为,应该以“架”作为飞行器的数量单位;另一批则认为,用“艘”更合理。正反双方都有充足的理由,作为其论战依据,让围观者难以抉择。另有一批围观看戏的非爱好者,很不满意二选一的霸道,提出质疑,一定要用“架”或者“艘”吗?用“个”行不行?
争论还没有结束,第一批公开巡游域外的太阳之光,安全归来,正式向世人宣告,太阳之光性能可靠,完全具备太空旅行的能力,比爱好者推算出的性能,还要优异,还要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