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蒲松龄现身(第3页)
蓝儿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先生,您书中有那么多神奇的法术和妖魔鬼怪的能力,您是怎么想象出来的呢?”
蒲松龄笑了笑:“这便要归功于我的想象力和对世间万物的观察了。我看到鸟儿飞翔,便想象着是否有精怪能化作飞鸟。”
他又端杯轻抿了一口茶,接着说:“看到鱼儿在水中畅游,便思索是否有妖物能在水中兴风作浪。世间万物皆可为我所用,成为我创作的源泉。”说完,他咧嘴一笑。
韩翔钦佩地说:“先生的想象力真是令人惊叹。那您在创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困难,比如来自社会或者家庭的压力呢?”
蒲松龄轻轻叹了口气,“自然是有的。当时,我的创作被一些人视为不务正业,他们觉得我应该专注于科举,求取功名。”
“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大多都不能理解我。他们看着我整日与那些乡野传说、奇闻异事为伴,觉得我是在浪费光阴。”
韩翔道:“他们怎么能懂您作品的价值呢?您的《聊斋志异》可是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世间的百态,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背后,有着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情感。”
蒲松龄笑着点了点头。
“你这后生倒是很懂我。可是当时,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理解我的人少啊。”
“我的父亲,他虽然也对我有期望,希望我能在科举之路上有所建树,但他也知道我的脾性。他偶尔会劝我,让我莫要太过沉溺于这些鬼怪之事。”
蓝儿好奇地问:“蒲松龄老先生,当时您经历着那么多的压力,您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蒲松龄望向远方,仿佛回到了往昔的岁月。
“我在乡间游历的时候,听到了太多的故事。那些穷苦之人,他们遭遇了不公,却无处申诉。而在我的故事里,那些妖狐鬼怪可以惩治恶人,可以帮助善良之人。”
“我觉得这是一种寄托,一种对正义的渴望。”
“每当我听到一个新的故事,我的内心就像是被点燃了一团火,就迫不及待地把它记录下来,把它改编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为了征集更多的民间故事,我还在村口的道旁摆过茶摊,邀请过路人饮茶讲故事。”
“有一次,遇到了一个老猎人。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狐仙复仇的故事。说是有一个恶霸,强占了村民的土地,还害死了一个年轻的姑娘。”
“那姑娘的冤魂久久不散,化作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