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书韵 作品
第389章 研究(第3页)
瑞萱眼睛一亮:“克拉克先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我们很乐意与新西兰的医疗机构合作,在新西兰进行试用。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种化合物的性能,也能够为新西兰的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回到国内后,瑞萱和导师开始整理与各个国际医疗机构交流的成果,准备制定下一步的国际合作计划。
这时,他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印度一家大型制药企业的邮件。邮件中表示,印度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严重的耐药菌感染问题,他们希望能够引进这种新化合物的技术,在印度本土进行生产和销售。
瑞萱和导师与印度制药企业的代表进行了视频会议。
印度代表阿米尔先生说:“我们印度的医疗需求非常大,这种新化合物如果能在印度生产,成本可以大大降低。我们有能力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并且保证产品的质量。”
瑞萱的导师说:“阿米尔先生,我们很重视印度市场。但是在技术转让和生产合作方面,我们需要确保印度的企业能够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并且保证产品的合理定价。”
阿米尔先生连忙回答:“这一点请你们放心。我们会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并且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与你们的合作,为印度的患者提供一种价格实惠、效果显着的治疗方案。”
经过多轮谈判,瑞萱的团队与印度制药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瑞萱收到了一封来自非洲一个医疗援助组织的信。信中提到,非洲大陆的耐药菌感染情况非常严峻,很多患者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而失去生命。他们希望瑞萱能够帮助将这种新化合物引入非洲。
瑞萱决定亲自前往非洲考察。在非洲的一家医院里,她见到了感染耐药菌的患者们。一位当地的医生,伊曼纽尔对她说:“瑞萱女士,你看看这些患者,他们非常需要你们的新化合物。但是我们这里的医疗条件有限,资金也很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