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论钱的重要性(第3页)
“唉。。。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当初咱们抄了价值近两亿两的财货,可是起步花销也是巨大陆军第一师完善就已经花费剩下不到七千万两的白银和两千万两的固定资产,这几年陆陆续续出手完了,后续又是海军第一军、第二军的建设,造船,造枪,造炮。“
“再是陆军第二师的筹建,我们当初抄的银子,已经不到五千万两了,这是总资产了,其他都没了啊,要不是这几年靠海军商运,每年两千多万的收入差不多能持平,不然,呵呵,咱们早都裤子都没了,大伴啊,你可不能向王大伴学啊。”
“万历朝内帑加太仆寺、太常寺每年进项一千六百万两,太仓国库入银六百万两,到了崇祯朝,可就只剩太仓进项了,内帑几十上百万两的进项,哼,简直可笑,你可知,编制75万的边军和禁军,每年的军费是多少?”
“75万?乖乖,北方有这么多的军队?那为何。。。额,奴婢猜,75万的大军,饷银怎么着也得三百多万两吧。”这个数据是真把丘致中吓了一跳,乖乖,大明北方边军加直隶禁军竟然有近80万,啧啧,那80万大军是如何被建奴几万人屡屡寇关的呢?
“三百万?呵呵,天启初年就已经九百多万两了,崇祯初年,已经破千万了。就这,以前有内帑巨额收入的时候,都是内帑支出的,靠太仓几百万两银子,呵呵,太仓银能把国内的水利,工程,俸禄,赈灾这些东西包住就已经烧高香了,靠太仓养兵想都不要想。”
“辽东在万历末年虽然遭遇萨尔浒大败,但元气未伤,辽东仍有近二十万实打实可战之兵,建奴依然动弹不得,而且朝廷也知道,辽东战场并未糜烂,连萨尔浒之战的组织者,督师杨镐都未受到任何罪罚,到了天启末年,辽东依然处于焦灼状态,你来我往。”
“哪怕到了崇祯初年,依然如此,建奴只能望城兴叹,可是崇祯初年,东林党人主张还财于民,撤了全国各处织造太监、矿税太监、茶课太监、铁课太监、盐税提督太监,还有全国大批的皇庄皇店贱卖,呵呵,好一个还财于民。”
“往后每年一千六百万两收入的内帑就只剩京师周边的皇庄收入几十万两,还有那羞辱人的几万两的茶、铁课税,其结果,就是边军,亲军,禁军军饷断崖式下跌,崇祯十年往后,几乎就不曾发出过饷银了,十几年不发饷银的边军,你想要什么结果?建奴现在没在山海关下扎营,都是因为辽东将门为了生存硬抗下来的了。”
“原来如此,奴婢倒从不知道崇祯朝辽东屡战屡败竟是如此原因。奴婢还以为是崇祯朝的那些文臣武将不行呢。”
“呵呵,怎么可能,崇祯朝距离万历朝不过十年不到,万历三大征结束不久,百战精兵尚在,都是实打实的经历过血与火的儿郎,怎地到了崇祯朝就不行了?”
“远的不说,天启初年,调浙兵戚家军4000人,调四川石柱土司白杆兵3000人,北上辽东,到了通州,戚家军和马家军还因为粮草分配在通州干了一架,死伤不少,两家生隙。”
“但到了辽东,因为天启初年党争,派系之争,戚家军和马家军被围攻,建奴四万多骑兵,硬是付出一万多具尸体才围歼了7000人的戚家军和马家军,是我大明的军队真的不行吗?不见得,唉...总而言之啊,司礼监以后要赚钱,爷我要养兵,你要是和王大伴一样赚不到钱你就自己滚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