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457章 皆有急才(第2页)

管绍宁急的眼珠子乱转,但他不知道,其实军阁和内阁早就收到了风声,军阁是什么存在?顶级大佬了,这些朝中核心秘闻,能瞒得过他们?

倪元潞这些理由,说不得是军阁早就商议拟好的,不然仓促之间,怎么能说的头头是道,分析的如此清晰明了?

不过,管绍宁也非常人,他乃是正儿八经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啊,翰林院是何所在?那是科举佼佼者的聚所,管绍宁更是才情双绝。

急切间,还真就被他想出一些由头,当即奏道:“陛下,翰林院请设《文报》,亦有五利!”

“哦?呵呵,管学士也有五利?说来听听,朕愿闻其详。”朱慈烺有些好笑,这言路之争,一下子都给逼出急才了,其中,暗含文武之争啊。。。

"陛下,臣请设《文报》,亦非为争权,实为固国本、正人心、兴文教!其利亦有五。"

“其一,乃弘扬圣学,以正人心。”

"如今天下动荡,百姓惶惶,士子迷茫,皆因正道不彰。自去岁孔氏叛国,对天下文教打击甚大,忠君爱国蒙受阴影,急需斧正。”

“臣请《文报》,可刊载圣贤经义、朝廷教化,使天下人知忠孝节义,明是非善恶。譬如刊印陛下劝学诏书、大儒讲学精要,使士民知朝廷崇文重道,明三纲五常,忠君爱国之大义,人心自安!"

“其二,储育英才,以固国本。”

"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然地方士子苦无名师指点,多有皓首穷经而不得其法者,致使国家人才浪费,报国者不得其门。”

“《文报》可刊载科举范文、考官点评、经义解析,使寒门学子亦能窥得门径。长此以往,天下英才尽入彀中,国朝何愁无人可用?"

“其三,录史实以鉴得失。”

"今战事频仍,忠烈事迹若不记载,日久必湮没无闻。《文报》当设'忠义录',详记殉国官员、死节士民之事迹,使后人知我大明气节。"

“亦可载通敌叛国者,阐其下作,无君无父,惩前毖后,当为万世唾弃,以为后世之鉴,震慑投机之徒,凝忠君卫国之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