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斌有理被注册 作品
第510章 传胪唱名(第3页)
翰林修撰起步就是从六品,编修正七品。而其他进士,则要观政一到三年,才能授官,而且多为外放,和京官一下子就拉开了好几级。
前面已经说过了,外官入京,一般都会降级任职,这中间差距,一来一去就大多了。
最直观的,就是翰林院内部体系对比,普通进士,优秀者,就算稍后入选庶吉士,再经过三年的深造,散馆后一般为翰林院检讨。
从七品职,而翰林院晋升,满九年一考,优异者晋升,也就是说,普通同科优秀的进士,要熬十二年才能到达编修,二十一年
才能到达状元的起步。
这差距,简直大的离谱。
当然,翰林院升官机会也多,还可外放或从詹士府、内阁等其他渠道升官,其升官跳级也是巨大的,最大的优势,就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机会多。
如翰林掌院学士,不过正五品,但熬到学士,下一步,就有直接入阁的资格了。
多数从五品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下一步也可能直接跳到侍郎一级,也就是说,熬完翰林官阶,下一步就是大跳跃,直接能入中枢。
所以,朱慈烺才说翰林院晋升体系有缺失,有问题,准备加众议院来完善。
张元佐继续宣读:“李信等九十七名贡士,各部观政,赐进士出身。”这里的二甲,则不会挨个唱名,具体名次,稍后需要自己去看榜。
“王咨等二百一十名贡士,各部观政,赐同进士出身。”
“臣等叩谢吾皇天恩。”众新晋进士跪拜谢恩,各人心中各种心境,唯有自知。
会试考前者,此刻心中忐忑,恨不能现在就知道自己到底是多少名,是在二甲,还是掉到了三甲。
这之前就说过了,会试考的,和殿试差别巨大,以往会元掉到三甲者,也不乏其例,二甲还可能留到京师各衙门,成为京官。
要是三甲,则大概率就要下放地方了,京官和地方官,虽然初授都是七品,但知县和主事的差距,同样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