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锦衣卫齐聚
如前面说过的一般,大明纵有万般不是,但我依然可以看到他在前进,在学习,在改革,在优化,打破固有阶层,不断发展。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大明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明末的红夷大炮,三眼铳,秘鲁铳,盖伦船等等等等,光从这些名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能感受到大明并未固步自封,或许某些方面确实已经落后,但他是在积极吸收学习。
方方面面都在与时俱进,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的骄傲和自大,使人落后的,从来都是《傲慢》。
再对比我大清,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送到乾隆眼前,却视而不见,更是加以封锁。
呵呵,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许多人讨论,如果大明挺过了这一关,后世是否也会如大清一般,落后挨打,被列强轰开国门?
许多人无脑的说道:“啊~都是封建王朝的余孽,大明比大清强不到哪儿去,甚至可能更加不如。”
其实理性分析,不难看出走势,大明会延续一如既往的改革,学习,发展,从而成为东半球的超级列强。
再不济,也会吸收工业革命成果,完成进化,成为工业国家,这,是毋庸置疑的。
甚至,会以君主立宪制的内阁雏形,早早完成政治改革,走在英国前面。
受全球殖民潮流影响,整个东半球,可能都会纳入中国版图。
扯远了,不过,这就是大明的魅力,学习,并不可耻,学习,使人强大,偏偏,我大清没有这个属性,连日本那种闭关锁国到极致的弹丸小国,都能完成工业化。
我泱泱大中华,会不能?
这,当然是中国历史的遗憾。也是大明的遗憾。大明,实亡于天灾人祸。
三天的文试,一转而过,会试完毕的武举三三两两,聚众研讨题目,相互探讨,也有许多以往的武举,则在加紧练习火器。
御马监驻地,部分校场根据朱慈烺的旨意,凭武举文书可以进入学习观摩,也可模拟试炼,但并不提供实弹练习射击。
这,当然是因为发展过快,以往的举人或是没机会触及,或是练习不多,朱慈烺也是给他们十天时间恶补,但实战考核的项目,则不会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