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道小写师 作品

第76章 深山寻药记(第2页)

从那以后,我对毛慈姑就上了心。每次进山,我都会特别留意它的踪迹。我也渐渐了解到,毛慈姑喜欢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坡林下、灌丛中或者山谷溪边等阴湿的地方,对土壤的透气性和湿度要求很高,还得有适度的遮荫,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它才能茁壮成长。

有一年夏天,村里的王婶突然病倒了。她的脖子上长了几个肿块,又红又肿,疼得厉害,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村里的大夫看了,都直摇头,说这病不好治。爷爷知道后,决定用毛慈姑给王婶试试。

爷爷带着我又一次进山,寻找最上等的毛慈姑。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我们费了好大的劲,终于找到了几株品相极佳的毛慈菇。爷爷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挖出来,就像捧着稀世珍宝。回到家后,爷爷开始配药。他把毛慈姑和夏枯草、浙贝母搭配在一起,一边配,一边给我讲解:“毛慈姑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夏枯草能清肝泻火、散结消肿,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肿,它们搭配在一起,对王婶的病有好处。一般来说,毛慈姑用3 - 6克,夏枯草用9 - 15克,浙贝母用6 - 10克,不过具体用量还得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调整。”

我在一旁认真地看着,帮着爷爷打下手。药配好后,爷爷亲自给王婶熬药,每天按时送去。刚开始,王婶的病情并没有明显好转,她有些灰心,可爷爷一直安慰她,让她坚持服药。就这样过了十几天,奇迹发生了,王婶脖子上的肿块慢慢消了下去,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精神也越来越好。王婶拉着爷爷的手,感激得热泪盈眶,我看着这一幕,心里也满是欢喜,毛慈姑的神奇功效让我对它的敬畏又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