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百草堂之荞麦(第3页)
王宁站在药柜前,手中把玩着一块深褐色的健脾膏。经过这场风波,他与张阳药师整日泡在药房,查阅古籍,反复试验。泛黄的医书上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砚台里的墨汁干了又添,添了又干。
\"哥,钱老板又送来新的医典。\"王雪抱着一摞书走进来,发间的白玉簪子换了新样式,是朵小巧的荞麦花。她将书放在案头,纤细的手指轻轻拂过书脊,\"说是从西域商人那里得来的。\"
钱多多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踱进来,绸缎长袍上的金线牡丹随着动作微微晃动:\"王大夫,我打听到件稀罕事!\"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翡翠扳指在阳光下泛着幽光,\"有人在北山发现了变异的荞麦,说是开的花都是紫色的。\"
这话立刻引起了张阳药师的注意。老药师咳嗽着凑过来,金丝眼镜滑到鼻尖:\"紫色荞麦...莫不是古籍中记载的'玄麦'?\"他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枯瘦的手微微颤抖。
林婉儿恰好踩着晨露归来,玄色斗篷上还沾着山间的雾气。她解北山谷底采的,与寻常荞麦大不相同。\"种子呈深紫色,表面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在阳光下流转着奇异的光晕。
经过数月的培育,新品种的荞麦终于成熟。王宁将其与茯苓、山药搭配,制成的健脾膏不仅药效更强,还带着独特的清香。消息传开后,百草堂的门槛都快被踏破,甚至有外乡人赶着马车,专程来求购。
某个深夜,王宁正在誊写医案,敲门声突然响起。门外站着面容憔悴的孙玉国,曾经光鲜的锦袍换成了粗布麻衣,腰间的羊脂玉坠子早已不知去向。他扑通一声跪下,额头贴着冰冷的青石板:\"王大夫,我...我想赎罪。\"
王宁望着他花白的鬓角,想起父亲常说的\"医者无类\"。他伸手将人扶起,药柜里的荞麦香囊随风轻晃:\"明日卯时来帮忙晒药吧。\"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亮两人交握的手,也照亮了墙上\"悬壶济世\"的匾额。
第五章 荞麦传奇永流传
深秋的青石巷,银杏叶染成金黄,与屋檐下晾晒的荞麦相互映衬。百草堂门前支起了新的招牌,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王宁站在台阶上,手中捧着新研制的荞麦养生茶,深褐色的茶汤里漂浮着几片紫色花瓣,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王大夫!快看看这个!\"一位老农气喘吁吁地跑来,布衫上还沾着泥土,怀中抱着一个油纸包,\"我家地里长出的荞麦,麦穗沉甸甸的,磨出的粉带着甜味!\"王宁打开油纸,深紫色的荞麦粒圆润饱满,凑近细闻,竟有淡淡的檀香。
消息很快传遍十里八乡,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种植这种变异荞麦。王宁索性办起了学堂,亲自教授种植方法。学堂的院子里,晒满了各种药材,其中最显眼的,是成排的深紫色荞麦。
孙玉国此时正在药房里研磨药材,他的动作已经十分娴熟。褪去了往日的浮华,粗布短衫的袖口总是挽得整齐。这天,他突然拿着一本医典来找王宁,眼中闪着兴奋的光:\"我在古籍里发现,紫麦与血竭搭配,或许能解陈年旧毒!\"
林婉儿倚在门框上,白色面纱被风吹起,露出一抹笑意:\"看来某人的医术,快赶上张阳药师了。\"老药师闻言,笑着推了推眼镜,药香荷包在腰间轻轻晃动。
寒冬来临,青石巷飘起了雪花。百草堂内却暖意融融,众人围坐在火炉旁,桌上摆满了新研制的药膳。王雪端来一盘荞麦蒸糕,糕点上点缀着枸杞和花瓣,宛如艺术品。张娜则拎着一坛自酿的荞麦酒,酒香混着麦香,弥漫在整个房间。
\"这一年,多亏了大家。\"王宁举起酒杯,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火炉里的火苗跳跃,映得众人脸上红光满面。窗外,雪越下越大,将青石巷染成一片洁白。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温馨的氛围。一个浑身是血的少年闯进来,声音带着哭腔:\"王大夫!我爹在矿洞里中了毒,求您救救他!\"王宁二话不说,抓起药箱就要往外走,却被孙玉国拦住。
\"我跟你一起去。\"孙玉国将一件厚棉衣披在王宁身上,目光坚定,\"那矿洞我熟悉,知道哪里能采到解毒的草药。\"
两人消失在雪幕中,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林婉儿望着他们离去的方向,轻声说道:\"看来,荞麦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她的话音未落,张娜已经开始收拾药材,准备随时支援。
炉火噼啪作响,照亮了墙上的医案,也照亮了\"医者仁心\"四个大字。在这个飘雪的冬夜,新的传奇,正在荞麦的清香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