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大巴司机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七章 捕捞(第2页)

  “长官好!”

  “嗯。”

  徐万里收回通行证。

  视线跃过士兵的身体,望向湖面捕捞鱼类的凿冰口。

  “我们能到捕捞口看看吗?”

  “可以的。”

  那名负责指挥值守区域的士兵,快速地收起步枪,被冻伤的脸庞也露出笑容,热情地走在前面,带着两人到捕捞口附近视察,同时,自觉充当向导角色,介绍鱼类的捕捞作业。

  他们是生存基地的士兵。

  对基地有牵挂,也有信念。

  这点,便是跟普通幸存者最大的区别!

  “长官,你们看。”

  “那几个幸存者是经验丰富的渔民。”

  “他们以前住在最北省份,也是冬季凿冰捕鱼的主力......”

  “......”

  一个捕捞口。

  周围聚集着十几个中年幸存者。

  有人手持四棱状的冰镩凿冰,有人整理着大拉网,有人分拣上一批捕捞的淡水鱼。

  各自分工明确。

  “为什么拉网不用机器?”

  白绮禾注意到一百多米外的捕捞点,有幸存者正徒手拉网,不仅双手被严寒冻得通红,衣服也被冰水打湿,若是长时间进行室外捕捞作业,回到基地肯定生病。

  在灾难时期,生病就意味着被隔离的风险。

  哪怕基地奖励再多生活物资,再高的积分点,也不能回报风险。

  “人力捕捞不危险吗?”

  “危险?”

  士兵略微一愣,顺着白绮禾的目光望去。

  可他是普通幸存者,有效视距十来米,看不到一百多米外,那些正在进行捕捞作业的幸存者身影。

  不过,也能听懂白绮禾话里的意思。

  “冰层下的水域很复杂。”

  “采取机械拉网,容易把捕鱼的拉网搞破损。”

  “我们避难基地周围没有生产线,现有的几十张大拉网就是仅存物资......”

  “......”

  湖城避难基地是小型基地,各方面的物资并不丰富。

  他们的防御部门,也是由普通幸存者跟士兵组成,比例大概处于六比四,六成普通幸存者,四成士兵。

  这就是为什么预备成员抢先基地一步,在基地外跟提灯组织见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