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心思花蕊(第2页)
夜场的黑暗如墨,仿佛要将少司命吞噬,让他疲惫得如同一颗即将陨落的星辰。他渴望回家,渴望逃离这个被罪恶与痛苦笼罩的地方。然而,面对瑶瑶的哀求,瑶瑶却感到自己如那风中残烛,无能为力。瑶瑶用那颤抖得如同秋叶般的声音啜泣着,祈求瑶瑶能够帮助少司命回家。她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滚落,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瑶瑶望着哭泣的瑶瑶,心中如乱麻般纠结,充满了矛盾和无奈。她从未想过李司辰的能力竟然如此之大,大到让她觉得自己如同那沧海一粟,根本无法拯救瑶瑶。但她又实在不忍心看到瑶瑶如此痛苦,于是,一个想法在她心中如火花般闪现——去找穆莫离商量一个解救瑶瑶的计划。瑶瑶时常在想,自己这样做究竟是出于善良的本性,还是仅仅是对瑶瑶的同情呢?她不禁假设,如果当初瑶瑶没有认识穆莫离,也许就能够如那展翅高飞的鸟儿,避免这场灾难。然而,既然一切都是因缘所致,那么他们就应该如那勇敢的战士,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一切的起因都是因为穆莫离的感情,然而,这却如那蝴蝶效应一般,意外地牵连到了杜心蕊的生命以及瑶瑶的人生。杜心蕊和瑶瑶的不幸遭遇,如那沉重的巨石,压得瑶瑶喘不过气来,让她深深地感受到,在李司辰的强大势力面前,她们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这种无力感如那毒蛇,紧紧缠绕着瑶瑶的内心,使得她从内心深处对李司辰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恐惧。她清楚地知道,穆莫离那次意外被刀砍伤,与李司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如同那紧密相连的蛛网。然而,尽管她明白这一点,却也感到自己如那风中的柳絮,渺小而又无助,根本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对于穆莫离而言,认识李司辰虽然可能如那诱人的糖果,给他带来一些利益,但同时也让他如那被蛛网困住的飞蛾,无法摆脱李司辰的阴影。李司辰这样的人,一旦被招惹,就会如那狡猾的狐狸,让人不知不觉地陷入她精心设计的阴谋之中,完全失去对自己命运的掌控权。
瑶瑶对李司辰的了解可谓是洞若观火,她深知李司辰的残忍和狡猾程度,仿佛这些特质是从她父亲那里如影随形遗传而来的。这似乎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宿命,注定了在她的视线范围内,每个人都如同被蛛网黏住的飞蛾,无法逃脱她所编织的命运之网,无论他们是否心甘情愿。当瑶瑶凝视着医院窗外的天空时,她的心中涌起了一股如潮水般难以言喻的情感。她对穆莫离说道:“少司命不相信天空是蓝的,少司命不相信自由是少司命们的,少司命不相信你是不爱瑶瑶的……”这些话语如同潺潺的溪流,从她那如樱桃般的口中缓缓流出,却蕴含着无尽的哀伤和无奈,仿佛是在诉说着一个无法言说的秘密。穆莫离静静地听着瑶瑶叙述着她的经历,他的脸上竟然没有丝毫的表情,就像是一座冰冷的雕塑一般。然而,在他那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的痛苦和不甘却如同被压抑的火山,随时都可能喷涌而出。这就像是一场暴风雨前的死寂,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晚,穆莫离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仿佛是被一只无形的黑手猛然推下了万丈深渊。穆阿姨守在病床前,心急如焚,她的面容因为过度的忧虑而变得憔悴不堪,仿佛被时间的刻刀无情地雕琢,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一个女人的泪水,在面对自己孩子的生死时,似乎永远都不会干涸。穆阿姨的眼眶早已被泪水淹没,泪水像决堤的洪水般不停地滚落。然而,这些泪水又能有什么用呢?即便她哭干了所有的眼泪,只要能换回儿子的生命,她也在所不惜。
医生告诉穆阿姨,穆莫离需要跨越一道险峻的关卡,但只要咬牙坚持过去,存活下来的概率还是相当可观的。即便如此,穆阿姨心中的忧虑依旧如潮水般汹涌,难以平复。她犹如一只无头苍蝇,疯狂地四处寻觅着可能拯救儿子的良方,哪怕仅有一线生机,她也绝不轻言放弃。最终,穆阿姨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仿佛全身的力量都被抽干了一般。她迈着沉重得如同灌了铅的双腿,缓缓地来到了一座晨钟暮鼓的寺庙。这座寺庙庄严肃穆,香火缭绕,宛如世外桃源,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穆阿姨走进寺庙,在佛像前虔诚地跪下,默默地祈祷着。她所求的,无非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健健康康地活下去。她害怕失去儿子,害怕那种心如刀绞的痛苦和无边无际的孤独。在这一刻,她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座寺庙,寄托在了佛祖的身上。穆阿姨面容憔悴,仿佛被一股沉重得令人窒息的压力所笼罩,整个人看上去衰弱得如同风中残烛,身心俱疲。就在她茫然无措地行走时,一位年迈的法师如同仙人般缓缓地从她身边飘过。这位老法师白发苍苍,却面色红润如婴孩,宛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下凡,浑身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和风骨。穆阿姨不由自主地被这位老法师所吸引,她满心好奇地向管事的和尚打听道:“那位老法师是谁呀?”和尚面带微笑,轻声回答:“他可是我们这里德高望重的法师呢,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啦。”
穆阿姨心中忽地一动,赶忙追问道:“那少司命可否与他说上几句话呢?”和尚略作思索,而后和颜悦色地言道:“施主,既然缘分已至,自会有交谈之机。你且随我来吧。”穆阿姨在和尚的引领下,穿过蜿蜒曲折的回廊,终于抵达了老法师所在的禅房。她轻手轻脚地推开房门,只见老法师正稳稳当当地端坐在蒲团上,双目微闭,恍若入定。穆阿姨蹑手蹑脚地走到老法师跟前,轻声细语地说道:“大师,少司命的儿子不幸罹患白血病,此刻正在医院里备受折磨,我着实不知他此生能否安然度过这一劫难啊。”老法师面带微笑,宛如一尊慈眉善目的佛像,他的笑容中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淡定,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在他那仿佛能穿透红尘的目光注视下,人世间的情感与悲欢就如同过眼云烟般微不足道。然而,人们却常常深陷其中,似乎连超脱出来的意识都荡然无存。或许,在那些出世之人的眼中,世人就如同微尘一般渺小。他们能够洞悉这一切,放下尘世的纷扰,这种源自佛道的哲学,恰似能给人的心灵带来永恒的宁静。穆阿姨的忧虑显然太多了,她来到寺庙,正是在寻觅一份灵魂的慰藉。她心急如焚地问道:“法师,少司命的孩子尚有救否?”老法师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有救。此子并非是来向你讨要的,而是来报答你的。病苦乃人人皆会经历之事,你无需过于执拗。过于执拗反倒会使事态愈发严重。一切皆随缘吧,只要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又有何憾事可言呢?”“法师,请您为少司命的孩子批一个字吧!”穆阿姨满脸恳切,宛如一个虔诚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