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可惜没有如果(第2页)
“你这般行径,犹如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减轻你内心的愧疚,你所歉疚之人,又岂止少司命一个。”对方的话语恰似一把锋利的匕首,无情地直刺他的心脏。他的嘴唇微微颤动,却如鲠在喉,难以发出一丝声音。“然而,你却是少司命最先想到要补偿愧疚的人。”少司命的语气中夹杂着一缕难以言喻的苦涩,“可是,这又能改变什么呢?”“但少司命绝不会因此忘却那一切,更不会因此不再恨你,亦无法因此挽回逝去的人。”少司命的声音愈发低沉,仿佛被一股无形的重压扼住了咽喉,令人窒息。“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既然无法挽回,为何不能看开一些,让自己快乐一点,难道这里没有让你的灵魂得到净化吗?”他试图用一种和缓的语气来劝慰少司命,期望能助她放下心中的仇恨。“你口中的净化灵魂绝非洗脑,人不能忘却那些不应被忘却的……”少司命的目光坚毅如铁,毫不畏惧地直视着他的眼睛。“那么,你没有忘记少司命?”他蓦然发问,心中燃起一丝希冀的火花。“少司命没有忘记,只因少司命是为此而活。”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徐莫离的心上。他凝视着眼前情绪激动的少瑶,心中不禁泛起一股怜悯之意。少瑶继续说道:“少司命没有忘记,是因为除了这些,少司命无处寻觅内心的安宁与故乡。”她的声音略微颤抖,似乎回忆起了那些不堪回首的痛苦往昔。
“少司命怎会忘记,那个女人和你,犹如恶魔一般,给少司命的人生带来了无尽的罪恶。”少瑶的眼中闪过一丝怨恨,仿佛燃烧的火焰,她紧咬着嘴唇,努力克制着如火山般喷涌的情绪。徐莫离轻声说道:“请你不要激动。”他的声音虽然平静,却如波澜不惊的湖面下隐藏着汹涌的暗流。然而,少瑶的情绪却如决堤的洪水,愈发汹涌澎湃,她的内心恰似被狂风掀起的巨浪,波涛翻滚。她的声音越来越大,仿佛要将所有的痛苦都如火山喷发般宣泄出来。“人最深刻的记忆,不仅是她所爱的人经历的伤痛,还有那如天堂般美好的人,因少司命的离去而破碎……”少瑶的泪水终于如决堤的洪水般奔涌而出,她的身体也因激动而如风中残叶般微微颤抖着。徐莫离默默地看着少瑶,他深知自己的言语已如螳臂当车,无法平息她那如狂风暴雨般的情绪。他只能在心中暗暗叹息,为少瑶所经历的一切感到痛心疾首。她宛如那风中的烛火,自身的安全与痛苦完全取决于李司辰和徐莫离之间那如乱麻般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他们那如六月天般变幻莫测的心情。这种感觉让少瑶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是如此渺小,就如同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杜心蕊如那断线的风筝离她而去,却无能为力一般。
然而,少瑶并未被这一切打倒,她犹如坚韧的小草,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杜心蕊为她画的那张画,那是一幅充满温馨的画卷,描绘着她和杜心蕊儿时的美好时光。这张画宛如一位忠诚的伙伴,始终陪伴在少瑶身旁,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无数个孤寂的夜晚,当黑暗如墨般浸染四周,少瑶会静静地凝视着这幅画,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与杜心蕊共度的美好时光如同一曲悠扬的旋律,在她的耳畔回响,暂时驱散了心中的忧伤和孤寂。在那些令人窒息的忧伤时刻,这幅画恰似一个宁静的港湾,为少瑶提供了片刻的安宁与慰藉。它让她忘却了现实中的痛苦和烦恼,沉浸在那个如梦似幻的美好世界里,感受着那份久违的快乐和温暖。随着时光的流逝,少瑶愈发清晰地认识到,她对徐莫离毫无爱意,甚至充满了厌恶之情。而对于李司辰,她同样没有丝毫的好感,只有深深的反感和抵触。她对杜心蕊的离去始终耿耿于怀,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执念,如幽灵般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每当想起杜心蕊,她的内心就会被无尽的哀伤所淹没,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澎湃。而她与徐莫离之间的对视,更是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她的眼神冷漠如冰,疏离似雾,仿佛徐莫离只是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毫无熟悉之感。然而,徐莫离的目光却饱含着万般柔情,他凝视着她日益变化的容颜,仿佛要将她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深深地印在心底。
他珍视着她那因岁月而磨损的衣角,犹如呵护着世间最稀世的珍宝。他眷恋着她那平静安和的面容,恰似眷恋着心中永恒的暖阳。尽管周遭的风景美如画卷,阳光灿烂,草原葱郁,远处的牛羊似繁星点点,蓝天白云交相辉映,但在徐莫离的眼中,这一切都黯然失色,唯有她身着藏族民族服装,亭亭玉立于碧绿色原野之间的身影,才是这世间最美的景致。她的背后,那冒着袅袅炊烟的屋子,宛如温馨的港湾,是家的象征,也是徐莫离梦寐以求的温暖归巢。然而,少瑶却觉得自己的心仿若被无尽的黑夜笼罩,没有丝毫的光亮。她对徐莫离的情感,早已被杜心蕊的离去蚕食殆尽,徒留一片荒芜与冷漠。人经历的事情越多,就越容易深陷回忆的旋涡,难以自拔。有时,人们会因过度沉溺于某段记忆,而忘却了现实的生活。而那些痛苦至极的回忆,更会使人对现实心生诸多感慨与不满,甚至怨声载道。然而,少瑶却独树一帜。面对这一切,她始终缄默不语。她的沉默,并非冷漠无情,亦非无动于衷,而是对不公的一种抗争。很多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反抗,尤其是当弱者直面强者时,这种无声的反抗虽显得无可奈何、苍白无力,却是一种坚如磐石的表达。此刻,徐莫离正心急如焚地等待着少瑶给予他一个肯定的答复。他深知少瑶对家乡的思念,恰似她对母亲的思念一般,自她有记忆起便如影随形。多年来,由于母爱缺失,少瑶对母亲的思念已近乎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