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伐郑未果(第2页)

实际上,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包围郑国,背后是积怨已久的矛盾。郑文公对重耳的无礼,让重耳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而郑国在晋楚争霸的关键时刻倒向楚国,更是深深刺痛了重耳,让他觉得郑国背叛了曾经的情谊。于是,晋军浩浩荡荡地驻扎在函陵,营寨连绵不绝,旌旗飘扬,尽显威严;秦军也气势汹汹地扎营在泛水之南,士兵们严阵以待,刀光剑影闪烁。两国军队对郑国形成了合围之势,如同一双巨大的铁钳,将郑国牢牢夹住。

郑国国内,瞬间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大街小巷中,百姓们人心惶惶,脸上写满了恐惧与不安。他们纷纷收拾家中财物,紧闭店铺大门,生怕战火蔓延到自己家中。城墙之上,士兵们紧张地来回巡逻,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不安,时刻警惕着敌军的动向。而郑文公,在宫殿中不停地来回踱步,眉头紧锁,焦虑万分。他深知,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稍有不慎,便会国破家亡。

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佚之狐挺身而出。他快步走到郑文公面前,神情凝重,语气急促地说道:“主公,国家危在旦夕,如今的形势犹如风中残烛,摇摇欲熄。臣有一计,若派烛之武去拜见秦君,凭借他的口才与智慧,秦国军队必然会退走,这或许是救郑于水火的唯一一线生机了。”郑文公听闻,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希望,仿佛在绝望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缕曙光。他赶忙听从了佚之狐的意见,派人去请烛之武。

然而,当提及让烛之武去劝说秦穆公时,烛之武却连连推辞。他长叹一声,脸上露出无奈的神情,谦虚地说道:“臣年壮的时候,尚且比不上他人,才能平平无奇。如今已过壮年,身体日渐衰弱,心智也大不如前,实在是没有能力去担此大任了。”郑文公听后,并没有生气或放弃,而是走上前去,握住烛之武的手,诚恳地说道:“是我没有及早重用您,让如此人才被埋没多年,到了这危急时刻才来求您相助,这的确是我的过错。但您仔细想想,倘若郑国真的灭亡了,您又怎能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呢?郑国与您的命运息息相关,还望您能看在郑国百姓的份上,施以援手。”

郑文公的一番肺腑之言,深深触动了烛之武。他抬起头,看着郑文公,眼中闪过一丝敬佩。他深知,郑国一旦沦为秦晋的战利品,自己必然也会遭受诸多苦难,百姓更是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烛之武最终答应了这一重任,决心凭借自己的力量,为郑国争取一线生机。

深夜,万籁俱寂,整个郑国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郑国人将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缓缓放下去。烛之武借着夜色的掩护,小心翼翼地朝着秦军营地走去。他步伐坚定,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终于,他来到了秦穆公的营帐前,经过一番通报,得以见到秦穆公。

烛之武见到秦穆公后,不卑不亢地行礼,随后说道:“秦、晋两国合兵来围攻我们郑国,郑国上下都已深知,灭亡之祸近在咫尺了。但在下斗胆,请您细细思量一下,若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您费心劳力地去攻打我们自然是值得的。可现实是,秦国与郑国之间隔着晋国等其他国家,想要越过这些国家,在遥远的郑国设置边邑,这谈何容易?哪有力量还能把灭掉郑国当作给自己增强邻国实力的好事呢?邻国的实力一旦增强,就等同于您的力量被削弱了。相反,如果我们郑国不被灭掉,而让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您派使者经过郑国时,我们郑国一定竭诚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可没有一丝坏处啊。再者,您也曾对晋惠公有过大的恩情。他曾承诺将焦、瑕两地割让给您,可为了一己私利,晋惠公早上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迫不及待地在焦、瑕两地修筑城墙,做好防御工事,这您是清清楚楚的。这样一个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的晋国,又怎会有知足的时候呢?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它的边境,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接下来必然会觊觎更多的土地,为了扩张西边的疆界,它必定会对秦国下手啊。如果损害了您的利益而让晋国得到好处,实在是不明智啊。还望您一定要多加斟酌考虑啊!”